樊氏狗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樊氏狗肉 的来历

樊氏狗肉,亦名鼋汁狗肉,俗名沛县狗肉。煮好上市的狗肉呈棕红色,色泽鲜亮,气味浓香,味道鲜美,入口韧而不挺,烂而不腻,既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又有助消化的药用功能。沛县狗肉和外地的相比,有着独具一格的色、香、味,历代名人,如北周庾信、南宋文天祥、明武宗朱厚燳等过沛,皆以品尝“狗肉佐美酒”为乐事。其中还有一段动人的传世佳话呢。

秦末沛邑城郊的乌龙潭边,住着一个少年名叫樊哙,以屠狗为业。他用乌龙潭的水冲洗狗肉,再用潭边的井水去煮,狗肉味道异常鲜美,当时就颇负盛名。不久,刘邦从丰乡中阳里村流落到沛邑城,结识了樊哙。刘邦初来乍到,没有正业,除结交邑令衙门的吏役喝酒闲聊外,也常帮樊哙屠狗、晒狗皮、烧火著肉。

樊哙每天晚上将狗肉著到一定火候,边焖在锅里,第二天一早捞出,到市上摆摊叫卖。刘邦早年是一名酒徒,喜食狗肉佐饮,但苦于囊中羞涩,往往先到酒店向掌柜的赊一碗酒,然后到樊哙的肉摊上要些狗肉下酒。顾客随后相继而来,樊哙的狗肉便很快销售一空。

刘邦天天来吃狗肉,从来不负分文,天长日久,樊哙便感到不快,但二人是好友,又不好说出有伤情面的话来。樊哙于是心生一计,提前把狗肉煮好,四更天捞出,用担子挑着,乘船过泗水到河东夏阳(今山东省微山县夏镇)去卖。

刘邦来到市上,东寻西找,不见樊哙的踪影。仔细打听,才知道樊哙的去向,便匆匆寻踪追来。到了泗水河边,不见樊哙,却见河宽、水深、流急,一时又无船渡河,刘邦心急如油煎火撩,便在河边搓脚拧手东张西望起来。忽然他看见一只比簸箕还大的老鼋向岸边游来,刘邦很感惊奇,就戏呼到:“老鼋,你能驮我过河吗?”老鼋点头翘足,随即将身子靠岸,刘邦拔腿跳上鼋背,竟安安稳稳的过了河。

刘邦来到夏阳镇上,看见樊哙正满头大汗地叫卖狗肉,走近摊前一看,狗肉还原封未动呢。刘邦抓起狗肉就吃,顿时顾客蜂拥而至,你称我买,不一会一挑子狗肉卖个精光。樊哙心里很感奇怪。

后来,樊哙得知是老鼋天天驮刘邦过河,心里想,如把那只老鼋捉来钉子杀掉,岂不顶得几条大狗?主意一定,就背着刘邦,带着打狗套索到泗水河边呼唤:“老鼋,刘邦叫你驮他过河。”老堍游到岸边,樊哙冷不防将打狗绳索紧紧套住老鼋的脖子,用力拉上岸来,拖回了家。樊哙将老鼋宰掉与狗肉放在一个锅里煮,不料煮熟的狗肉浓香扑鼻,更鲜更美。以后,樊 哙就用鼋汁汤煮狗肉,味道竟然鲜美异常,樊 哙的鼋汁狗肉因而名闻全邑。刘邦知道樊 哙杀了才能鼋,认为他太不够朋友,做了泗水亭长后,借故把樊 哙的屠刀没收了。樊哙卖肉无刀,只好用手撕碎狗肉去卖,说也怪,用手撕的狗肉反而别具一番风味。所以直到现在,沛县狗肉还是采用当初樊 哙老鼋汤煮肉的做法,卖肉也还保留着不用刀切用手撕的老习惯。这就是沛县狗肉为什么称樊氏狗肉、鼋汁狗肉的来历。

樊氏狗肉的做法原料:健壮活狗1条(约25千克),优质野生甲鱼1000克,上好香辣料,各种调料适量。

制法:1、选健壮,7月龄2500克的狗,致昏、放血、剥皮、开膛、修整胴体,冲净备用。

2、选1000克左右活甲鱼一个,断头放血,沸水烫3分钟,去内脏,洗净。将狗肉分成4大块,反复洗刷,放入老汤中,添加清水,大火烧沸,加入甲鱼及各种上好香辛料,1小时后下少许硝精排去污物,放精盐,不断翻动,1小时后熄火,盖锅焖炖4小时后捞出、晾凉,或淋上少许麻油,拆骨包装或直接上市销售。

特点:味道鲜美,咸淡适中,香气浓郁持久,肉质松散,熟烂不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