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小儿急性白血病
概述
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它不仅影响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并浸润身体其他器官,主要表现为贫血、皮肤、牙龈、鼻腔等出血或便血、尿血,反复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各组织、器官引起的相应症状,如浸润皮肤可引起结节、肿块,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浸润到睾丸则睾丸肿大。
白血病为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第一位),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非淋),小儿以急淋多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效果较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好,急性白血病自然病程较短,但经积极规则治疗后,生存期可显著延长,国外急淋5年以上存活率达65 ̄70%,国内经规则治疗,长期无病生存率已达60 ̄70%,达到国际水平
。
临床表现
1.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苍白、衰弱、出血,以皮肤、牙龈出血、鼻衄常见。
2.组织浸润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可有骨关节、皮肤、腮腺、纵隔淋巴结、神经系统、睾丸等器官浸润并出现相应症状。
诊断依据
1.发热、贫血、出血、衰弱。
2.组织浸润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可有骨关节、皮肤、腮腺、纵隔淋巴结、神经系统、睾丸等器官浸润并出现相应症状。
3.血像:白细胞可增多、减少或正常,血红蛋白或血小板下降,可见或无原始和幼稚细胞。
4.骨髓象:骨髓中原始+早幼细胞占白细胞系30%以上。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分为L1、L2、L3共3型)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分为7型)。
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支援疗法、隔离。 2.防治感染。 3.输血或成分输血。 4.化疗。 5.免疫治疗。
6.白细胞极高者化疗时应碱化尿液,防止高尿酸血症。
用药原则
1.标危急淋诱导缓解,选用VP、VAP、VDP、VDP+L-ASP/ACP+L-ASP方案的任一种。
2.高危急淋诱导缓解,选用LOAP+L-ASP、CODP+L-ASP方案中的任何一种。
3.急非淋诱导缓解,选用DA、HA、DAVP16方案中的任一种。 4.维持与加强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白血病选用不同的方法。
5.脑膜白血病防治:鞘注MTX、地塞米松及Ara-C等。 6.合并睾丸白血病者局部放疗。
小儿急性白血病在治疗过程中慎用骨髓移植:
“对小儿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化疗是最直接、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我不主张动不动就做骨髓移植。”于前不久在哈尔滨市举办的第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07年CSCO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美教授鲜明地表达了她的看法及观点。
今年84岁高龄的胡亚美教授,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小儿组织增生症、小儿溶血性贫血、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缺铁性贫血等治疗领域造诣颇深,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佳绩。其中,经她亲手诊治后无病存活5年以上的白血病儿童已达上千人,在这些已获治愈的患儿中,接受骨髓移植者不到1/10。
胡亚美院士指出,对小儿白血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手段仍然是化疗和骨髓移植,其中联合化疗是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最重要的选择,特别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近期缓解率已达95%以上。事实上,80%的患儿靠化疗就可以长期存活甚至于痊愈,因此,欧美等国均把造血干细胞移植视为第二线治疗措施。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高危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儿童在初次缓解后,进行骨髓移植并无显著疗效,不能改善无病生存期。
临床观察表明,儿童对化学药物很敏感,对化疗药的耐受力比成人高、反应小,癌细胞容易杀灭;同时,儿童的组织再生能力也比成人强,如果注意联合化疗和规范用药,白血病预后是非常乐观的。“我不提倡、不赞同动辄就给白血病儿童做骨髓移植的作法,因为那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选择的办法,只有少数高危或复发的病人才可以考虑采用此法,”胡亚美教授强调说,“骨髓移植不该是白血病患儿的首选!”
目前,0~5岁病例逐年增多,已占儿童恶性肿瘤的首位。分析原因,胡亚美院士指出,这与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以及不当的室内装修有着直接关系。许多家庭喜好豪华装修,大量使用不环保的含有苯、氨、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材料,这些都是国际上公认的致癌物。特别是一些人造大理石、花岗岩等建材中的氡,则是更为可怖的“环境杀手”,入住这样的房子,长期接触和吸入不洁的空气,诱发白血病的几率就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