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群谬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区群谬误(Ecological fallacy),又称生态谬误,层次谬误,是一种在分析统计资料时常犯的错误。和以偏概全相反,区群谬误是一种以全概偏,如果仅基于群体的统计数据就对其下属的个体性质作出推论,就是犯上区群谬误。这谬误假设了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群体的性质(因此塑型(Sterotypes)也可能犯上区群谬误)。区群谬误的相反情况为化约主义(Reductionism)。

区群谬误经常出现在人口研究之中,Ecological fallacy这名词最先见于William S. Robinson在1950年的文章。 在1930年美国人口普查结果中,Robinson分析了48个州的识字率以及新移民人口比例的关系。他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即代表若一个州的新移民比率愈高,平均来说这个州的识字率便愈高。但当分析个体资料时,便发现相关系数便是-0.11,即平均来说新移民比本地人的识字率低。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结果,其实是因为新移民都倾向在识字率较高的州份定居。Robinson因此提出在处理群体资料,或区群资料时,必须注意到资料对个体的适用性。

这并非指任何以群体资料对个体性质作出的推论都是错误的,但在推论时必须注意群体资料会否把群体内的变异隐藏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