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始祖哈撒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科尔沁部始祖哈撒尔为也速该次子,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二弟,生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卒于1226年。他从少年时代起辅佐成吉思汗,为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大蒙古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哈撒尔以“神箭”著称,“勇力善射”、“矢无虚发、应弦而倒”,有“大曳弓,九百步,小曳弓,五百步”之说。成吉思汗曾说:“有哈撒尔之射,有别里古台之力,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后来,蒙古文献均称哈布图• 哈撒尔,即射箭好手哈撒尔。

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蒙古高原的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即今鄂嫩河)畔聚会,铁木真被一致推举为全蒙古的 “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开始了蒙古史上的新纪元。成吉思汗称帝前,曾在其帐殿周围设立一支卫队,哈撒尔为兀勒都赤(指挥者),负责斡耳朵(大汗营帐)的警卫和监督的重任,成为大汗的佩刀保卫者、勇猛的扈从、得力的助手。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加强和扩大“怯薜”制度,扩编带弓箭的“豁儿臣”即科尔沁护卫军。“科尔沁”一词源于鲜卑语,意为带弓箭的侍卫。科尔沁军事机构为“怯薜”执事之一,从各“千户”、“万户”中精选年轻力壮、武术高强、箭法出众者组成二千人的“科尔沁”,连同“各千户内选拣得宿卫八千人”共同组成一万人的亲军。科尔沁这个军事机构,平时是负责护卫“帅帐”的卫队,战时为冲锋陷阵的主力。

到了15世纪初,哈萨尔及其后裔在分封领地上游牧生息,繁衍壮大。明初开始西迁南扩,明中叶其主力迁移至嫩江和辽河流域游牧,从此这一带草原称之为科尔沁草原。哈萨尔后裔所属部在频繁迁徙、不断分化过程中派生出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阿鲁科尔沁、茂明安、四子王、乌拉特、和硕特、阿拉善等分支。清初施行盟旗建置,这些部分别归哲里木盟、昭乌达盟、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等管辖。新中国成立后,科尔沁及其分支,沿袭旧称,依然存在于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吉林、青海等省和自治区行政区划建置中。从此“科尔沁”由军事机构的名称演变成哈撒尔后裔所属各部的泛称,成了著名的科尔沁部。

哈萨尔及其后裔科尔沁蒙古族的历史活动和他们创造的文化,是全体蒙古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人们通过研究哈萨尔及其后裔所属科尔沁部,便可窥视到蒙古民族在历史上的辉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