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舒尔哈齐(1564-1611)

显祖爱新觉罗·塔克世第三子,努尔哈赤的同母弟。舒尔哈齐的早年并不好过,很早就随同兄长努尔哈赤出外谋生,后来又投奔到明朝总兵李成梁的手下当差。历经了生活的艰辛和征伐的残酷,在这种经历的磨练下养成了坚毅顽强、勇猛善战的品格。也只有这种从小受过苦的人,才会成就一番事业,能够创业守业。
1583年,对于舒尔哈齐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一年,他的祖父和父亲死在了明朝的乱军之中。舒尔哈齐与兄长两人悲痛欲绝,双双离开了明军,回到了家中。经过一番深思之后,两人决定为死去的亲人报仇,依靠着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拉起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开始了创建满洲国的伟大事业。
在血与火的创业岁月中,舒尔哈齐成为了兄长努尔哈赤的得力助手和主要战将,但是随着力量的壮大和权利欲的增加,他开始居功自傲起来。渐渐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意图和兄长分享权利,形成了对努尔哈赤领导权威的挑战,但是在残酷的权利斗争中,舒尔哈齐他失败了,他输了,而且也因此被拘禁直到他死去。人一有了权利和财富就迷失了本性,开始乱了心性,做出了不合时宜的事。

不过对于舒尔哈齐的功绩不能抹灭,他能征善战,功绩卓越。在努尔哈赤艰苦的创业过程中,舒尔哈齐是他坚定的支持者,他以他的军事才能赢得了多次胜利,为此他不光得到了巨大的声望,同时他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实力,也随着满洲国的发展壮大而不断提高。1587年,努尔哈赤在费阿拉称汗,舒尔哈齐被封为贝勒,地位仅次于他的兄长,成为第二号人物。他麾下拥有精兵五千,战将四十余员,成为满洲部落十足的实力派人物。
1595年八月,舒尔哈齐首次带领满洲朝贡使团前往北京进贡,这次的经历使他眼界大开。他对自己屈居在兄长的属下的地位感到不满,他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够位极人君之尊,当上满洲帝国的最高了统治者。与此同时他对先进文明的汉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597年七月,舒尔哈齐第二次进北京朝贡,这次的经历更助长了他的野心。他到达北京后受到了明朝廷热烈隆重的接待,并被赏赐给了丰厚的金银绸缎等礼物。同时,明廷还授予了他都指挥的高级武职。明朝以此做为一种战略对策,尽力拉拢和收买努尔哈赤的对手及反对者,在两者间进行挑拨,以激化彼此的矛盾,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对于舒尔哈齐这样的人物,明朝更是希望将他拉拢过来为己所用,以便在努尔哈赤的集团内部安进一个棋子,来分化、削弱努尔哈赤的力量。为此舒尔哈齐也确实感激明朝的恩宠,他感恩于明朝,在政治态度上越来越倾向于明朝。
舒尔哈齐除了积极的与明朝发展密切关系之外,他还通过政治联姻的形式加强与其他各个满洲部落的联系,借以扩大他的个人实力和影响。例如1596年他娶了乌拉部落的酋长布占泰的妹妹为妻,第二年他又将自己的女儿额实泰嫁给了布占泰,就这样他与乌拉部落就结成了牢固的同盟,不过他与布占泰的关系有点乱,他又是布占泰的妹夫又是他的岳父,不过就因为此他个人的政治影响也逐渐与努尔哈赤平分秋色,并驾齐驱。
舒尔哈齐同样也与朝鲜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朝鲜使者到满洲,对于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见面行相同的礼仪,并向两人馈赠同样的礼物。他们二人也分别屠宰猪羊,各自在帐中款待朝鲜使者,并回赠礼物。朝鲜国王也乐意在两位满洲首领之间周旋,对他们实行双重承认的原则,这与明朝的手法如出一辙。
随着满洲各部的统一,努尔哈赤拥有了足够的力量与明朝对抗,他对明朝的敌视态度也日益明显,他的下属也时常和明军发生武装冲突。明朝对辽东的局势感到不安。1601年明廷又起用了被罢免的前辽东总兵李成梁,希望他能扭转当时那恶劣的局势。
李成梁上任伊始,就采用了原来对满洲的分化瓦解政策,也就是以夷治夷。他利用了舒尔哈齐和他兄长的矛盾,大力拉拢他,对他恩礼有加,格外器重。李成梁让儿子李如柏娶了舒尔哈齐的女儿为妾,使双方关系更为紧密。1605年,舒尔哈齐的妻子病故,李成梁父子准备了丰厚的祭礼前去治丧,备极隆重。面对明朝的恩宠,舒尔哈齐更加感激,他决心依靠明朝为后台,树立自己的满族最高领袖的地位。
舒尔哈齐明目张胆地树立个人的权威,逐渐构成了对努尔哈赤地位的挑战,两人的关系也日益紧张,在诸贝勒共同参加的会议上,两人常因意见相左而激烈争吵,努尔哈赤开始意图除去他这个潜在的对手。
机会终于来临,1607年三月,居住在蜚悠城的一小支满族部落,由于不堪忍受临近的乌拉部的奴役,想来依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对此自然十分高兴,于是他就派出了舒尔哈齐和自己的儿子褚英、代善,将领费英东、扬古利、常书领兵三千,前往蜚悠城收编该部。
当舒尔哈齐等人行至半途的时候,他就满腹狐疑的对同行的将领说看到帅旗上有一层淡淡的幽光,想要退兵。显然这是他为退兵所想的借口,不想执行这一使他为难的任务,不过在褚英、代善的反对下,只能作罢。到达蜚悠城后,该部落酋长策穆特黑带领的五百户人丁早以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于是很快这支队伍就踏上了返回的道路。
乌拉贝勒布占泰得知消息后,立即带领一万骑兵赶来拦击,双方军队摆出了交战的阵势。但这时,舒尔哈齐却带着自己属下的五百人退到了一边,他不想破坏与姻亲的友好关系。只有褚英、代善率军英勇奋战,舒尔哈齐只在一边观看,他的部下常书、纳齐布也没有加入战斗。正是由于舒尔哈齐的消极退避,最后褚英、代善虽然打败乌拉骑兵,但是没能给以致命打击。
舒尔哈齐班师回朝之后,努尔哈赤准备将他的下属常书、纳齐布以临阵脱逃的罪名处死,以剪除他的左膀右臂同是也是杀鸡儆猴。但是舒尔哈齐的反应十分强烈,说杀他们就是等于杀我,誓不低头,大有决以死战的阵势。最后努尔哈赤为了避免公开的冲突,便做出了让步。他只罚了常书一百两黄金,夺了纳齐布下属的人马,并且从此以后剥夺了舒尔哈齐指挥军队的权利,将他排挤出了最高军事领导层。
舒尔哈齐的地位由此一落千丈,他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人物,这是他愤恨难平,痛感自己与努尔哈赤势难并存。于是,他与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商议,图谋另立门户,与兄长分庭抗礼。
于是舒尔哈齐带着几个儿子和少数部下来到了铁岭东南的黑扯木,在那里伐木建造房屋,开辟新的根据地。而黑扯木临近明朝的军事重镇铁岭,可以直接依靠明朝的军事保护,在他的东面又与乌拉部落接邻,能随时得到盟友的援助。舒尔哈齐开始与努尔哈赤越来越疏远了,转而靠近明朝了。李成梁看到这一分化满洲的大好机会,于是火上浇油,故意挑起矛盾冲突。他上奏朝廷册封舒尔哈齐为建州右卫首领,这是明朝在满洲地区设立的最高地方军事长官。如果明朝的这一分化策略成功的话,满洲就极有可能再次分裂,这是明朝所愿意看到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如愿以偿,这一局面并没有出现。
努尔哈赤再也无法容忍自己亲弟弟的分裂行为。他首先是责令舒尔哈齐放弃自立为王的念头,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他断然采取了强硬措施,于1609年三月,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被努尔哈赤诛杀,部将武尔坤也被处死。努尔哈赤余怒未消,仍打算将他的次子阿敏处死,只是在皇太极等人的极力求情下,阿敏才逃过一劫,免于一死,不过他的一半家产被没收。但是这次的事件,使阿敏在心里产生了和他父亲一样的想法——反叛伯父。
面对兄长咄咄逼人的姿态,舒尔哈齐失去了继续抗争的勇气。他知道自己的实力远远不如兄长,而且他所指望的靠山,驻扎在辽东的明军,现在也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根本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在万念俱灰的绝望处境下,舒尔哈齐回到了兄长的帐下。
但是这次的努尔哈赤对他不再讲兄弟情谊了,舒尔哈齐被囚禁在一间暗室之中,用铁锁锁住,仅有两个孔穴给他送食物。
史书上记载说:“弟贝勒仍不满其兄聪睿恭敬汗之待遇,不屑天赐之安乐生活,遂于辛亥年(万历三十九年)八月十九日卒。”(《满文老档》上,第一册)
1611年八月十九日(9月25日),舒尔哈齐在囚禁中死去,时年四十八岁。据说,他是被兄长努尔哈赤秘密杀害的,不过这是清初的几个疑案之一,真相究竟如何已不得而知。不过他死后,他的后代并没有因他的反叛行为而获罪,六子济尔哈朗还成为了以后的辅政王,掌管清廷政权一时,这是后话了。
顺治十年1653年,清廷追封他为和硕庄亲王。这时,距离他死已有四十年了。
舒尔哈齐有子九人,其中有爵者五人:阿敏、图伦、寨桑武、济尔哈朗、费扬武
妻妾
嫡福晋佟佳氏,鄂洛尼之女;
继福晋哈达那拉氏,特尔固臣贝勒之女;
三娶福晋富察氏,阿格巴宴之女;
四娶福晋瓜尔佳氏,索尔和之女;
五娶福晋乌拉那拉氏,布翰贝勒之女;
六娶福晋那拉氏,图门之女;
七娶福晋瓜尔佳氏,索尔和之女;
八娶福晋那拉氏,拜音达里之女;
九娶福晋西林觉罗氏,西楞额之女;
庶福晋董鄂氏,富古库尔达之女;
庶福晋阿颜觉罗氏扎海钴塞之女。
子女
第一女,1584甲申年八月二十七日丑时生,母为继福晋哈达纳拉氏特尔固臣之女;戊戌年十二月,嫁乌拉那拉氏布占泰;婿天命四年卒,女顺治十三年四月卒,年七十三岁。
第二女,甲申年九月十七日戌时生,母为三娶福晋富察氏阿格巴宴之女;癸卯年,嫁乌拉那拉氏布占泰;婿天命四年卒,女崇德三年十一月卒,年五十五岁。
第一子,阿尔通阿。
第二子,二贝勒阿敏,1586-1640,万历三十七年,努尔哈赤先捕杀了他的兄长阿尔通阿,三弟扎萨克图,后幽禁了舒尔哈齐。四十三年,阿敏统辖镶蓝旗。天聪三年,“送高墙禁锢,永不叙用。”崇德五年,病死。
第三子,辅国公扎萨克图。
第四子,追封恪僖贝勒图伦,嫡福晋完颜氏英格女。
第五子,追封和惠贝勒寨桑武。
第三女,1588戊子年九月十六日辰时生,母为三娶福晋富察氏阿格巴宴之女,与第二女同母;癸卯年,嫁佟佳氏纳穆锡;婿壬子年八月卒,女天聪九年十一月卒,年岁。
第四女和硕公主,庚寅年六月二十一日子时生,母为四娶福晋瓜尔佳氏索尔和之女;天命二年二月,嫁喀尔喀巴颜图塔谈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额附崇德元年五月卒,公主顺治六年四月卒,年六十岁。
第五女,癸巳年二月十六日丑时生,母为庶福晋董鄂氏富古科尔达之女;丙午年正月,嫁董鄂氏固穆贝;婿辛亥年九月卒,女康熙六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五岁。
第六女,乙未年正月初五日卯时生,母为四娶福晋瓜尔佳氏索尔和之女,与第四女同母;癸丑年十二月,嫁那拉氏漠落浑;女与婿卒年俱未详。
第七女,丁酉年八月初八日寅时生,母为四娶福晋瓜尔佳氏索尔和之女,与第六女同母;己酉年六月嫁完颜氏绰和络;婿天命九年十二月卒,女顺治三年七月卒,年五十岁。
第六子,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镶蓝旗旗主。1599年(己亥年)十月初二日丑时生,母五娶福晋乌拉那拉氏,布翰贝勒之女(布占泰贝勒之妹);初封和硕贝勒,天聪五年七月,管理刑部事;崇德元年四月,以军功晋封和硕郑亲王;八年八月,辅理国政;顺治元年,加封信义辅政叔王;五年三月,缘事降为郡王;本年闰四月,复亲王爵;九月,授定远大将军;九年二月,加封叔和硕郑亲王;十二年乙未五月初八日寅时薨,年五十七岁。
第八女,壬寅年生,母为四娶福晋瓜尔佳氏索尔和之女,与第七女同母;天命元年七月嫁那拉氏巴达纳;女天命五年卒,年十九岁,婿卒年未详。
第九女,母为四娶福晋瓜尔佳氏索尔和之女,与第八女同母;幼年早卒。
第十女,癸卯年十一月十五日巳时生,母为四娶福晋瓜尔佳氏索尔和之女,与第九女同母;天命七年七月,嫁博尔济吉特氏巴拜;婿天命十一年十一月卒,女崇德四年七月卒,年三十七岁。
第七子,不详。
第八子,追封和硕简亲王费扬武,1605,33年乙巳年三月三十日子时生,母七娶福晋瓜尔佳氏,索尔和之女;天聪五年三月,授镶蓝旗都统;;崇德元年,以军功封固山贝子;四年五月,缘事革爵;本年八月,复封镇国公;八年癸未十二月初二日辰时卒,年三十九岁。顺治十五年,追封为多罗贝勒;谥曰靖定;乾隆十五年七月,追封和硕简亲王;嫡福晋瓜尔佳氏,公费英东扎尔固齐之女;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子恩格德尔之女;妾伊尔根觉罗氏,伊拉泰之女。
第十一女,戊申年五月十二日午时生,母为庶福晋阿颜觉罗氏扎海钴塞之女;天命八年三月,嫁拉喇氏库德纳;婿顺治元年十二月卒,女康熙八年十二月卒,年六十二岁。
第十二女,庚戌年三月初一日亥时生,母为庶福晋阿颜觉罗氏扎海钴塞之女,与第十一女同母;天命八年正月,嫁纳拉氏穆扤纳,;女顺治六年六月卒,年四十岁,婿顺治十二年五月卒。
第九子,名瑙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