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隍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道教宫观,正式名称为“都城隍庙”。在西安市西大街大学习巷东侧,占地约 1102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466平方米。

都城隍庙

西安城隍庙是天下三大“都城隍庙”之一,与北京、南京城隍庙齐名。

明洪武二十年(1387)创建于西安东城门内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移建于今址。

清雍正元年(1723)毁于大火,川陕总督年羹尧于同年重修。

据史志记载,西安都城隍庙建筑规模宏大,全国各地城隍庙罕有其比。

城隍庙分为庙院和道院两大部分;城隍庙山门口有座五间大牌坊,牌坊之上,斗拱重叠,牌坊之下,有铁狮一对。山门内有一条数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直达二门,其间有文昌阁一座。进入二门有一座精巧绮丽的戏楼,戏楼与大殿南北相对,中间场地上是一座气势宏伟的木质牌楼,楼檐有精美彩绘及阴阳太极八卦图案。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正中供奉西安都城隍,两侧配祀判官、牛头马面和黑白无常等鬼卒。

原主要建筑有大门、玉皇阁、乐舞楼、牌楼、大殿、道舍、厢房等,后大多被毁,现存有清雍正元年(1723)重修大殿一座,斗拱出檐,雄伟状观,顶覆琉璃瓦,前檐格扇门窗浮雕各种图案花纹,雕工精细,图案精美,殿内原塑立有城隍、判官、小鬼等像。庙外牌坊前原置立铜狮一对,均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所铸造。

此庙为西安著名的古道教庙宇和商贾百工技艺云集之地。

2001年06月25日,西安城隍庙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城隍庙的大牌楼城隍庙的大牌楼是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气势轩昂,建筑工艺令人赞叹。门牌楼高14.5米,宽32米,巨型粗大的红色门柱四周加撑12根辅柱。重檐歇前带歇山卷棚式屋顶,五架梁结构。屋面为五脊六兽,正中有三行,垂脊两侧各两行及四翼角覆盖筒瓦。

门牌楼东南西三面有回廊环绕。门牌楼上方有贴金彩绘,其正面正中间的贴金彩绘是“二龙戏珠”,“二龙戏珠”两边左右对称的贴金彩绘分别是“左龙”和“右龙”,两个单龙的上下方分别有贴金富贵花相衬,它们在蓝天彩云之中面面相对、遥相呼应;正面左行和正面右行正中间的贴金彩绘同是“龙凤呈祥”,“龙凤呈祥”两边左右对称的贴金彩绘分别是“左凤凰”和“右凤凰”,两个单凤凰的上下方分别由贴金富贵花相衬,凤凰口衔盛开的红色富贵花在彩云之中面面相对、遥相呼应。主体贴金彩绘画的上下方还有各种精美图案花纹相辅。

门牌楼木质的枋梁斗拱构造美观繁华,做工极为精巧华丽,饰古典传统的惯用色彩如雕梁画栋,似盆景花篮使门牌楼更显高贵。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到了明、清时代渐变为装饰,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

早年,西安古城皇庙门牌楼斗拱的华丽,足以说明此城隍庙在当时的显赫作用和地位。

门牌楼的门顶正面大匾上书四个贴金大字"都城隍庙",背面大匾同样上书四个贴金大字"你来了麽"。

人们都说,门牌楼正反两面的两块大匾的"都城隍庙"和"你来了麽"这八个字均选自颜真卿的真迹楷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