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Houston 院校概况
休斯敦大学位于全美的第3大城休斯敦〈Houston〉,位于德州〈Texas〉的东南部。休斯敦大学在地理位置上与休斯敦市中心相去不远,在学校的官方网站的一句〈UH is minutes to downtown Huston〉看似一句玩笑话,却也道尽了UH在美国发展史上的重要使命。简单的说,休斯敦大学的学生必须在他们就学时就要学着去接触多民族文化所带来的冲击。而邻近全美的第3大港,UH的学生也似乎比其它地区的学生更早社会化。
UH的学生平均在他们2年级时就会有他们的第一份实习工作〈Internship〉,而根据官方网站的资料:UH的学生将近8成在毕业后的3个月能够在休斯敦找到工作,而其中有7成的学生在任职后薪水会高于国家标准〈national average〉。
学校网址: www.uh.edu/
学校特色
休斯敦大学属于研究型大学〈research university〉。每年注册的学生中有21%是研究生,而这些学生中有33%接受休斯敦大学的奖学金资助。在这些研究生中,除了商学院、MBA是受学生青睐的热门科系外,因为邻近计算机大厂,使得该校的信息科学的相关科系排名也居高不下。
排名参考如下:
*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04:教育〈Education〉研究所第63名
*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04:工程〈Engineering〉研究所第79名
*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04:商学〈Business〉大学部第97名
*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04:全美法学院〈Law School〉第2等级大学
*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04:全美国家级大学排名第4等级
生活导航
虽然休斯敦大学位于市中心附近,但是该校的学费却比同等级的大学少许多,而休斯敦的生活费也是4大都会区中〈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最低的。
休斯敦的气候夏热冬暖、靠海而潮湿。也因此,休斯敦大学也颇受留学生的青睐,近年来,休斯敦大学的留学生比例有逐渐攀升的趋势。虽然在整体比例上,休斯敦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没有比UT-Austin等德州名校来得多,但是,从历年来的人数分析起来,休斯敦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比例可望在5年后达到UT-Austin的标准,成为留学生选择的新据点。
休斯敦
⌒菟苟厥星敲婊?50平方英哩,是德州的第一大城。休斯敦距离墨西哥湾〈Gulf of Mexico〉约50英哩,由人工开凿长达52英哩的深水航道连接墨西哥湾及休斯敦,使休斯敦同时成为内陆城市及海港,而目前进出休斯敦港的洋轮吨位数已居全美第三。
休斯敦能够发展成今日超级都会区规模的原因,除了它深广的港口与健全的境内交通设备,促成整个德州成为其腹地之外,休斯敦的成长其实还有其很深远的历史渊源。
首先是休斯敦在美国经济发展上的地位:1901年,休斯敦政府在距离休斯敦90英哩外的Spindle top发现石油以后,因储量丰,地下水源富,再加上人工开凿的运河完成后,接连在运河区建造无数炼油厂,使得休斯敦逐渐由下游的转运港地位转变成为上游的工业制造城。
休斯敦的工业时期在1970年到达顶峰,它号称〈世界能源首都〉,而能源工业在当时提供全市在百分之80以上的就业机会。休斯敦的能源工业在80年代凋零。因为国际油价下跌,休斯敦的区域经济重创,单单在82到83年间,休斯敦就损失了15万个高收入的工作,相当于百分之10的工作基础。
还好90年代休斯敦政府积极的引进高科技人才,全力打造休市的高科技产业。夹带着过往先天的能源与交通上的优势,休斯敦吸引Enron、康柏〈Compaq〉、与大陆航空〈Continental Airline〉纷纷前来设厂,再度登上全美制造业的龙头地位。
另外,多元化的族群结构也是另一个休斯敦得以发展的原因。自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各大都市的少数族裔数量都急速上升,尤以西语裔〈Spanish〉的情况最突出;但是到了2000年,白人占百分之31,非洲裔百分之24,西语裔百分之38,亚裔及其它为百分之7。因此没有一个族裔可以构成多数。
种族分配平均的情形下造成个人在政治或经济上出发点的平等。在今日的休斯敦,非洲族裔已经多次进入了地方政府的权力核心。而亚裔,虽然在人数上只有百分之7,却也控制了整个休市顿高科技产业的脉动。
根据统计,此地的华裔人口约10万,仍不断拓展中,各式中式餐饮、超商、批发零售业、金融与服务业栉比鳞次,生活机能相当优越。近年来,华裔高科技专业人才移入,因此华人的经济力、活动领域及社会地位随移民人口的增加有逐渐提升的趋势。
本地的气候温暖湿热,阳光充足夏季酷热与台湾相似,以春秋两季最为宜人。广大的休斯敦都会区并无地铁或大众捷运系统,仅有固定班次的市区公车行驶;然而都会区的高速公路网相当发达,因此交通多半倚赖私人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