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联芳楼坐落在梅县西阳镇白宫新联村,与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棣华居毗邻,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客家民居建筑,于民国20年(1931年)动工兴建,民国23年(1934年)竣工。由旅印尼侨商丘麟祥、丘星祥兄弟等耗资24万光洋而建,取“五叶联芳华”而命名。该楼占地面积2460平方米,建筑面积2930平方米,由潮州人氏翁瑞社设计建筑,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概由国外经汕头进口。该楼除平面上沿袭了客家民居建筑中的中轴对称的布局外,在外观上几乎完全改变为西洋风格。在这里,连传统的瓦屋也不见踪影,代之以完全的平屋顶,四周设有出眺的平檐口,檐上四周立望柱,设瓶式栏杆。于进出口门楼部位特别加以装饰,以示突出。中间主大门门楼平顶上,另筑球缺穹隆顶的方亭,每角用双柱,并于四面置半圆拱券,两侧置饰瓶,正面屏壁题书:联芳楼。“联芳楼”字下彩塑滚绣球的二狮,上置五角星,意取吉星高照、吉祥如意。两侧次要进出口门楼上立西洋屏风墙,两侧由带沟槽的爱奥尼克式矮柱及檐部构成,其上并置饰瓶,中央是半圆拱券,正面塑五角星,以带翅膀的二天使捧之,还饰有一卧狮及泥塑祥云拱日,皆取吉祥之意。
特色
白宫镇的联芳楼这里不是旅游景点,而是民宅,屋内还有有两户人居住。联芳楼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外观四平八稳,屋檐上是生动的浮雕。
步入大门,满眼是古老的屏风、桌椅,都是中国传统的设置,但在很多细节上却充满西洋的风格,门锁是铜制的,刻着精美的花纹据说全是从德国进口的,想来,当年的主人一定是富甲一方的吧!
联芳楼其实不算大,屋长近百米,宽四五十米,四周以建筑物环成“围屋”大院。屋的正面是三个凸起的钟楼式大门,其上下左右及所有窗户顶端,都饰以动物和花草浮雕,屋内分建房室一百多间,堂、厅、房间、走廊、天井的设计都十分巧妙。
大楼的外墙有些中西合璧的浮雕,包括老虎、豹、鹿和鸡等。现在屋内仍有人居住,经问准后便可以进内参观。大屋的内部设计带有客家围村风格,包括有许多个天井,而每个天井四周也有偏厅,楼上有数十个房间,采用西式布置,不过用的却是中国木制材料。这些房屋看起来似古堡非古堡、似农庄非农庄。
联芳楼不仅有大窗户,还有大阳台——穹窿顶的大阳台,阳台是整个屋子的重点修饰部位,装饰之多令人眼花缭乱。阳台从大楼中央伸展出来,有如一座教堂式的塔楼,这里可鸟瞰整个白宫镇,设计者真花心思。
楼顶是一大片厚厚的草坪,让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四周是绿色的田野,已是下午的时候了,格外宁静。
相关资料
联芳楼为一丘姓印尼华侨所建,上世纪初无数劳工下南洋,写下了一部血泪斑斑的华工史。联芳楼当初的主人叫王丘祥,曾在印尼经营大米加工和销售,生意遍布整个东南亚,也许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特点,大凡富了都要回祖籍大兴土木,一来,感激祖先的庇佑;二来,营建一个安渡晚年的安乐窝。
联芳楼建成历时三年,耗资20万大洋。所有主要材料均由国外进口,用了大量的黄金、珠宝、玉石。从国外及汕头聘请能工巧匠100多名进行建造。
结构在正面,联芳楼不强调水平层次的划分,而是强调主次。以中间大门门楼为主,分别向两侧高度递降,精美程度递减,复杂性也由繁变简。中间大门门楼主体部分以变形美化后的爱奥尼克式通柱贯穿二层,并于进出口处增设二层平台。各门楼两侧置窗二个,下层窗顶置凤鸟拱饰。总之,这是一座非常富有装饰性的民居建筑,除了在一些细部纹样,如狮、凤、祥云等及平面布局上发现有客家民居的传统性外,几乎全部西洋化,所以有人称其为中国的巴洛克式建筑。
联芳楼的内部装修也极度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有四季屏风、刻花挂落、横披腰窗等,除了传统四季花卉,还有“莲(连)升三戟(级)”、“平安宝贵”、“榴生百子”等寓意吉祥的传统花卉雕饰,在底子上皆用极其精美的细纹,而且全部饰贴金箔,金碧辉煌,很有一些伊斯兰的装修风格。
联芳楼采取中西合璧的方式,集西洋古典风格、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以及中国闽粤客家风格于一体,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手法大胆,与众不同,是当时少有的砖混结构的客家民居建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沧桑,联芳楼仍然丰采依旧,可见当时施工的考究、精湛,堪称客家民居建筑之精品。与毗邻的客家传统民居、“围龙屋”的典型代表——棣华居,风格迥异,交相辉映,是梅州客家民居演变发展的生动见证。前来考察的中外建筑专家、民俗学者、大专院校建筑专业的师生,以及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尤其近年来与毗邻的传统客家围龙屋——棣华居,成为梅州旅游观光的热点。2002年7月,联芳楼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