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皇甫村武强县皇甫村 ,乃全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地势最高村。人口5000多口[截止97年]。
每当夜幕降临,武强县皇甫村就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有的去图书室看书读报,有的到书画社切磋技艺,有的走上街头扭起秧歌,有的聚在一起唱起了河北梆子……村民们高兴地说:“业余生活充实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皇甫村有4000多人,是武强县最大的村。随着村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村党总支着重抓了以“一室、一会、一队、一团”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文化扎根活动,切实促进了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一室,农村图书室。该村根据农民的需求,改变过去把书锁在办公室,只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做法,采取了“承包到人,以文养文”的责任制形式,不仅调动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而且方便了广大村民,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图书室的规范化管理之路,被评为衡水市“十佳图书室”,还上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一会,农民书画联谊会。最早由本村20多名书画爱好者牵头组织,现已延伸到深州、饶阳、武强三个市县36个村庄,会员发展到60余人,坚持每月定期活动两次,逢年过节、红白事都为村民义务写对联,利用五一、国庆、春节举办画展,为村里书写黑板报、街头诗、标语口号。一队,农民业余秧歌队,全村400多名村民参加了秧歌队,购置了锣、鼓、服装等道具,安排了固定排练场地。一团,农民业余河北梆子剧团。由村里老艺人和戏曲爱好者组织发起;现已发展到40余人,他们白天干活,晚上排练,先后排练出文艺节目、戏曲等30多个,除在本村义务演出外,还多次到县乡巡回演出。
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而且促进了村风村貌的改变。如今在皇甫村,搞歪门邪气的少了;学文化、学科技,开展健康文化活动的人多了,人们纷纷在致富路上展开竞赛,全村85%以上的农户搞起了农产品加工、养殖、种植等产业,既活跃了农村经济,又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二、陕西省武功县河道乡皇甫村皇甫村是武功县河道乡的一个偏远村庄,前不靠城,后不挨镇。去年底,皇甫村却悄无声息地建成了一座供村民休闲学习健身的皇甫文化教育中心,使皇甫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浪中一跃成为武
功县的星级文明新村。
2005年底,皇甫村筹资20万元建成一座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室内有效活动面积300平方米的村文化教育中心;今年初村上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皇甫村农民技术学校;筹办成立了皇甫村
书画学会;筹建成立了老年人活动室;与省文联结成建设文化新村的帮扶对子。
十年前的皇甫村,因下雨街道排水不畅,门前垃圾、粪堆、柴草乱放,脏乱差的落后状况,曾被人形象地叫做“涝池岸”村。皇甫村建设文明新村,缘起于在外搞建筑的村民党员张俊海、吴合社等人,在这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党员带领下,村党支部成立创建文明新村领导小组,制定建设文明生态家园实施方案,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发动群众党员筹资捐款250多万元,新建一座标准的皇甫小学教学主楼。硬化水泥街道11条,硬化面积达10000余平方米,修砌下水道3000多
米,实现了水泥道路户户通,全村安装电话300多部,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同时还栽植了1100棵绿化树木。村容村貌的变迁,更使村风有了可喜转变。以前那种酗酒斗殴、赌博骂街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当文明人、互帮互助的文明新风,人们都把精力用在发家致富奔小康上。
按照皇甫村建设文明新村实施规划,2006年,村里要建成1000亩生态农业区,1000亩优质果品示范区。村里还要成立文艺队,筹办农民书画展等等。如春风化雨,现代文明已悄无声息地走进皇甫村,既要经济上富裕,又要健康文明,已是皇甫人对生活品质的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