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纹绿吸蜜鹦鹉(学名:Chalcopsitta sintillata)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中文名称:黄纹绿吸蜜鹦鹉外文名称:Yellow-streaked Lory、Streaked Lory别称:黄纹绿鹦鹉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鹦形目
科:
鹦鹉科
亚科:
吸蜜鹦鹉亚科
属:
Chalcopsitta
拉丁学名:
Chalcopsitta sintillata
命名时间:
Temminck, 1835
目录[隐藏]
外形特征分布范围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布保护等级
外形特征

黄纹绿吸蜜鹦鹉依照不同亚种为31到33cm,体重180-245g 不等。鸟体为深绿色,前额、鸟喙和眼睛之间、大腿、翅膀内侧覆羽均为红色;头顶、耳羽和脸颊黑色;头部、颈部和胸部带有绿色的放射状斑纹,到了腹部和背後下方渐渐变为黄色;翅膀弯曲的内侧为黄色;鸟喙黑色,虹膜橘黄色。母鸟头部的红色羽毛较少,幼鸟头部的红羽也比较少,眼睛外圈带点白色。[3]
分布范围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1]
生活习性

黄纹绿吸蜜鹦鹉主要栖息于森林的边缘地带,森林地区、开阔的林地、草原地区;也会前往沼泽和狭长的林区。在繁殖季大多会组成至多30只左右的群体,大部份被看见都是在清晨从树顶飞过前往觅食的时候;平时大多在花朵盛开的树顶觅食,偶尔会和Trichoglossus属的彩虹吸蜜鹦鹉(Rainbow Lory)和Charmosyna属的红胁吸蜜鹦鹉(Red-flanked Lorikeet)一起集结活动;平时动作相当灵巧,在树木枝叶间快速的来回攀爬,生性十分爱玩,总是喜欢和同伴吱吱喳喳的口角吵闹;他们的叫声相当尖锐刺耳,十分吵杂。[3]
食物:黄纹吸蜜主要以花粉、花蜜、花朵和昆虫为食。
生长繁殖

黄纹绿吸蜜鹦鹉在野外的繁殖季为9月到隔年2月,会在枯死的树洞中筑巢;人工豢养的黄纹绿吸蜜鹦鹉主要于每年3月开始繁殖,可以提供40*30*30公分的厚木巢箱。一次会产下2枚卵,孵化期26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90到100天,大部分亲鸟一次会只扶养一只幼鸟长成,如果照顾得宜一年可以繁殖两次。[3]
亚种分布

(3种)[2]
1.Chalcopsitta sintillata rubrifrons分布于阿鲁岛。
2.Chalcopsitta sintillata scintillata分布于新几内亚湾海岸。
3.Chalcopsitta sintillata chloroptera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然保护联盟》(IUCN自)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