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项吸蜜鹦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紫项吸蜜鹦鹉

紫项吸蜜鹦鹉(学名:Lorius domicellus)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中文名称:紫项吸蜜鹦鹉外文名称:Purple-naped Lory,Purple-capped Lory别称:紫颈吸蜜鹦鹉、紫枕鹦鹉

二名法:

Lorius domicella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今鸟亚纲

目:

鹦形目

科:

鹦鹉科

亚科:

吸蜜鹦鹉亚科

属:

Lorius

拉丁学名:

Lorius domicellus

命名时间:

Linnaeus, 1758

目录[隐藏]

外形特征分布范围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等级

外形特征

紫项吸蜜鹦鹉(图2)

紫项吸蜜鹦鹉身长28公分,235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红色,前额、鸟喙和眼睛之间、头顶和颈部为黑色,并连接一块蓝紫色的区域;胸部上方带有不同程度的黄色条状羽毛;大腿为蓝紫色;翅膀绿色,翅膀弯曲的地方为浅蓝加上白色,翅膀内侧覆羽蓝色;尾巴红色,尖端红棕色;蜡膜深灰色,鸟喙橘红色,虹膜红棕色。幼鸟尾巴内侧的蓝色羽毛带有黑色,胸前的黄色也不明显,鸟喙黑色,需要12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体色。[3]

分布范围

紫项吸蜜鹦鹉(分布图)

分布于华莱士区,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印尼的瑟瑞(Ceram)和安邦(Ambon)岛,曾经引进伯鲁(Buru),但是目前在安邦(Ambon)岛上的族群已经绝迹。[1]

生活习性

紫项吸蜜鹦鹉(图3)

紫项吸蜜鹦鹉主要栖息于接近人类居住的山区林地、森林边缘或是花园等处。平时大多成对或是以小群体活动,它们是游牧性质的鸟种,会四处迁移寻找食物,迁移的地点则视食物充足与否而定。由于它们外表美丽加上宠物性佳,因此时常被当地人捕捉当作宠物饲养,许多幼鸟也被盗猎者从巢中取出贩卖,使的它们的生存处境非常危急。紫项吸蜜鹦鹉平时主要以花蜜、花朵、水果、浆果等为食。[3]

生长繁殖

紫项吸蜜鹦鹉(图4)

紫项吸蜜鹦鹉由于数量相当稀少,在原繁殖区也已经非常罕见,所以它们的野外繁殖纪录不详;人工豢养的紫项吸蜜鹦鹉资料也相当稀少,由于它们并不是十分多产和容易繁殖的鸟种,因此成果非常有限。在繁殖期间它们会非常具有攻击性,检查巢箱也非常困难,因为亲鸟会护巢而强烈的攻击饲主,繁殖难度并不低,加上它们在野外的数量岌岌可危,因此人工豢养协助复育的工作是刻不容缓也非常重要。可以提供40*20*30公分的厚木巢箱。它们一次会产下2枚卵,孵化期26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95天,幼鸟可以独立离巢后,亲鸟还会继续餵养它们2个星期,最好让幼鸟跟随亲鸟继续生活6到8周以便学习谋生的技巧。[3]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