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作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凝聚作用 coacervation

指亲水胶体的粒子集聚而变成浓厚的溶胶(Sol),是作为显微镜下的小液滴或肉眼可见的“相”而被分离出来的现象,为H.G.Bungenberg deJong(1929)所命名。把由此分离出来的“相”或体系叫做凝聚层(coacervate)。对于后者,则把液滴叫做凝聚层滴(层),把水层称为平衡液。凝聚层具有流动性(显示牛顿流动),通常显示光学的同向性现象,附着或合并于油滴、炭粉、胭脂红粉或其它种类的凝聚层,用染料能进行浓染色。作为二次变化的特征显示有容积变化、空泡发生、内容物的释放、凝胶化、中空体或液泡体的形成(电子渗透)、结晶化和其它凝聚液的形成或者出现透明囊胞(腹形成)。发生凝聚作用的溶胶是链状高分子的真溶液,从热力学的观点来看,是和水-酚类处于相同的溶解状态。随着溶质条件的变化,亲水性(溶解性)减弱的高分子,在分子内的接触中减少了空间容积,溶液的比粘度也降低,进而越来越多的分子间发生接触与粘合,浓厚的溶胶大量地被分离出来,而在分子孔隙内尚含有大量的自由水与少量的结合水。分子间的附着是动态的,分离的凝胶层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还含有残余的少量胶体物质以保持与平衡液间的平衡。奥巴林(A.I.Oparin)认为凝聚作用是地球上生命起源最早期的一个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