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三皇姑原生地:邢台南和县瓦砾岗和白雀庵

影响:由此引发了国人对中国的女性观音菩萨的崇拜

相传白雀庵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庵院坐北朝南,庙内供奉“千手千眼”菩萨,为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人称“三皇姑”。妙善喜欢修行,曾出家在白雀庵为尼,因妙庄王逼迫其还俗,而火烧白雀庵,致使数百名尼姑身亡,妙善于是乘白虎远走苍岩山修行,后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疮,需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药引子,三皇姑便舍出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妙庄王病愈后,想把三皇姑封为全手全眼菩萨,为其建造庙宇,更塑金身,由于过分激动,竟说成“千手千眼”。妙庄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龙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传达圣旨给修筑者,于是建造庙宇时就给三皇姑的金身多出许多手眼,手里又长眼,即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萨。 庵院香火旺盛,白雀庵位于河北省南和县白佛村北,有邢清公路从村内通过。如今在遗址基础上重新修建了大雄宝殿等建筑,是河北省最大的女道场。特别是农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的两个庙会,香客遍及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会期长达15天左右。1988年9月,河北省佛教协会将其定为“河北省南和县白雀庵女道场”。三皇姑的传说早在隋朝时期,就变得人人皆知,《搜神记》二十卷,视观音为神。略记曰:“妙庄王有三女,长妙音,次妙缘,三妙善,妙善即观音大士。王令赘婿不从,逐之御花园,居之白雀寺,苦以搬运,极所不堪,旁役鬼力代之。王怒,命焚白雀寺,寺僧俱毁于焰,大士无恙如初。命暂之,刀三折;命缢以白练,忽黑风遮天,一白虎背之去。至尸多林,青衣童侍立,遂历地府,过奈河桥,救诸苦难。还魂再至尸多林,遇一耆硕,指香山修行。后,庄王病急,剜目断臂救之,尔时道成。空中现千手眼,故曰: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第二种说法:

春秋时期,有个国君苗庄王,生有妙颜妙音妙善三个女儿,因为妙善为王后梦中孕育而生,所以被视为掌上明珠。

妙善幼年就能吟诗作赋,不慕荣华,喜坐佛法,她厌恶王室的暴虐,同情宫女的遭遇,被宫女们尊称为“三皇姑”。三皇姑十三岁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庄王为了讨好邻国的国王,就将三女儿许配其太子。三皇姑宁死不从。庄王无奈,挑选了一个媒婆前去劝说。媒婆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济于事。庄王一怒之下把三皇姑囚禁

于后宫,她一连几天水米不进,容颜憔悴。王后心疼女儿,悄悄放她出去逃生。

三皇姑先到的白雀寺﹙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马庄﹚里侍佛,不久被庄王知晓,派人三番五次逼她回宫,她执意不回,庄王气极之下将寺院放火焚烧。王后因此哭得死去活来。其实三皇姑并未被烧死,她被尼姑们救出,藏到了火珠山(即香山)上。

庄王焚烧白雀寺后,三皇姑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忧虑成疾。八仙中的铁拐李化作凡人,装扮成郎中,给庄王诊病后说:“圣王的病必须用亲骨肉的一只手、一只眼做药引,方能治愈,否则即使神医,也无可奈何。”庄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不肯舍己救父。就在庄王病入膏肓之时,门官通报:“三皇姑回来了,请求献眼手为父治病。”庄王的病好了,他高兴地问妙善需要什么。她说:“我不要江山,也不要财富,只求父王在火珠山上修座寺院,女儿要终身侍佛。”

庄王满足了女儿的要求,大兴土木建起了香山寺。寺院落成后,在大殿要为三皇姑塑像,雕塑匠请示苗庄王:“塑成什么样子?”庄王道:“全手全眼。”雕塑匠却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就雕塑成了一尊千手千眼的三皇姑塑像。后来,妙善在此修行,直至得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