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童古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浙江东部宁海县境内的前童古村,位于宁海县以南的两山两水之间,东边的塔山和西边的鹿山对峙;南边的白溪和北边

前童古镇

的梁皇溪交汇。周围群山环抱,村内小溪纵横,门前水流淙淙;高山低岭郁郁葱葱的树林,山坡土屏茵茵的绿草。一簇纯朴幽雅的古代村落集聚在平坦的腹地,街巷纹理清晰,道路卵石铺就,数十口水井分布在村头巷尾。全村尚存1300余间古民居,留有宅院、祠堂、牌坊、门楼、亭台等众多的各式古建筑,村民家中古老的家什,古人的字画、碑帖、匾额向人们展示了深厚的文化沉淀。整个古村完整地保存着明清以来原有的风貌,村民们沿袭着传统的习俗,成为江浙一带迄今为止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古村落。前童村内密集的民宅多为清代中晚期所造。整体格调突出求吉利、明理义的儒学观念。如建于嘉庆廿五年(1820年)的四合院,对称式的马头墙上有"群峰簪笏清流映带"墙额,墙尖塑"鱼化龙",门廊穿堂嵌"五福寿",正房窗棂刻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等文字和图像,门窗腰板刻菱藕、鱼瓜、春蚕等浮雕。在鹿山东麓建于道光年代的四合院内,用"职思其居"四字为额,刻"量入为出、未雨绸缪"、"孝悌"、"礼义"等文字。

前童

当你走进西村口的前童牌坊,踏上小巷潮湿的石板路,一侧近米宽的水渠里清澈的山泉淙淙流淌,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有宽阔的石板桥架在水渠之上,水渠沿小巷石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种临溪而居,出门踏渠的建村居住习俗,实属一绝。巷子有宽有窄,有深有浅,两侧民宅相连,错落有致。每家每户多为庭院建筑,其古老的山墙,砖块轮廓分明,最为特色。

艺术家陈逸飞拍摄《理发师》选址取景就在这里,而且他与前童人工作和生活了20多个日日夜夜,他那种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废寝忘食追求的艺术品质,深深地留在了前童人的心目当中。陈逸飞就是从这里积劳成疾而走完了他艺术追求的一生,前童人因此感到无比惋惜。

前童古镇古窗

前童村之所以能完整地留存至今,虽然与她远离大城市、交通不便和经济欠发达有关,但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有赖于前童人热爱家园、热爱故乡、热爱文化的具体行动。前童代代人才辈出。从南宋1233年建村到清末,共中科举234人,明清时不少童家子孙在朝廷做过官。从近代到现代,前童籍的著名学者、专家、艺术家、高级知识分子共有400多人。新中国以来,这座近2万余人的村里,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有660人,其中大专350人,博士10人。

前童人没有浮躁没有赶浪潮,他们尊重自己创造的文化。这个基本上独姓的童氏家族村,今天已发展成2000多户人家,在浙东颇有名气,虽然称不上江南第一村,但这样的独姓大村在江南极为少见,他们自己编写的600余万字的浩瀚族志就是一大证明。现在这本《前童古村落》也是保护前童历史文化的一项极有价值的工作。几百年来,这个村没有多大的变化迁徙。

前童古镇石窗

这个富有江南特色的古村民居宅群,虽然前些年尚隐蔽在海隅山峦,躲在深闺中无人问津,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而至,神秘的面纱终于被逐渐撩开,人们惊叹浙东竟有这么一个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历久而弥新地发扬着一种优秀的宗族传统,薪火相传,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