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穗鹅观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种中文名:直穗鹅观草

种拉丁名:Roegneria turczaninovii (Drob.) Nevski

种别名 :宝曹—朱日敏—苏勒(蒙古族名)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鹅观草属

属拉丁名:Roegneria形态特征:多年生疏丛型禾草。须根纤细。秆直立,通常具4节,高70--120cm,基部的长于六间,叶舌截平,长0.2mm或几缺如;叶片扁平,长10--28cm,宽3-7mm,上面被微毛,下面无毛。穗状花序直立,长8-12(cn),含7-13小穗,常偏于1侧,小穗长18-25mm,黄绿色或微带蓝紫色,含小花5-7朵,颖披针,具3-5脉及1-2较短的细脉,第一颖长6-11.5mm,第二颖长9-12mm; 外稃披针形,被微硬毛,具5脉,先端芒长2.7-4.3cm,内稃先端钝圆或微凹,背上部有毛(图35).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新疆等省区;在国外,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也有。

生态特征:直穗鹅观草为中生疏丛型禾草,喜生于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水肥条件较好的黑钙土、山地灰褐土和森林土上。在东北,直穗鹅观草一般4月中旬返青,7月开花,8-9月籽实成熟。直穗鹅观草多零散生长,很少构成群落优势种。在东北分布的海拔高度为1200一1500m,属寒温带气候,年降水量在400-500mm,生在山地植被中。直穗鹅观草是蒙古栋(Quercus mongoli- ca)、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等疏林下草本层片,以及榛子(Corylus heteroPhell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绣线菊(SPiraea sPP.)等灌丛间草本层片的常见伴生种,也可成为林间空地、采伐迹地及山地草甸等草本群落的主要伴生种,常与拂子茅(calamagrostis sPP.) 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地榆(Sanguisorba sPP.)、黄花菜(Hemerocallis minor)、沙参(AdenoPhora sPP.)、野火球(Trfolium lupinaster)、裂叶蒿(Artemisia laciniata)、日阴普(carex Pe47formis)等混生。

饲用价值:直穗鹅观草茎叶柔软,适口性好,各种家畜均喜食,尤以牛、马最喜食。植株高大,也可刈割于草,做冬贮饲草,抽穗后的茎、叶、穗比为50:37. 5:12.5。是有俞途的驯化牧草之一。从化学成分看(表35)粗蛋白质含量中等或偏低,粗纤维含量则偏高,无氮浸出物是丰富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