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小肠的长度占整个胃肠道的75%,但小肠肿瘤仅占胃肠道肿瘤中的3~6%,小肠恶性肿瘤为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1%。小肠与结肠之长度比为4∶1,粘膜面积比为10∶1,但二者肿瘤的比大致为1∶40。Freund综合小肠肿瘤发生率低的原因有以下一些:肠内容物为碱性且通过较快,减少了肠粘膜与致癌物质的接触和机械性刺激;小肠内细菌量少,因而致癌物质的形成减少;存在保护性酶,使潜在的致癌物质被解毒;含有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A,可中和潜在的致癌病毒;胚胎发育中肠的形成较晚,避免了不典型组织的种入。

小肠肿瘤多见回肠,其次空肠,最次为十二指肠。小肠肿瘤少见,约占消化道肿瘤的1-5%。少见的原因为:⑴小肠为碱性能 ⑵ 小肠细菌少 ⑶ 特定的酶含量高 ⑷ 运动快 ⑸ 分泌高浓度IgA ⑹ 小肠集合淋巴结多,以T淋巴细胞为主,免疫功能强。

一、小肠肿瘤的病理

恶性大于良性。恶性:平滑肌肉瘤、腺癌、 恶性淋巴瘤、 淋巴肉瘤。良性:平滑肌瘤、 脂肪瘤、 纤维瘤、 腺瘤、淋巴瘤、 错钩瘤。

一 良性肿瘤

1、平滑肌瘤: 腔内型 腔外型 壁间型。

2、脂肪瘤: 回肠多见、 单发,侵犯粘膜下或浆膜下,向肠外突出。

3、腺瘤:回肠多见,空肠、十二指肠少,多见向肠腔内生长,带蒂。

4、纤维瘤:粘膜或浆膜下纤维结缔组织。

5、血管瘤:来源于粘膜下血管丛或浆膜下血管丛,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

(二)恶性肿瘤

1、腺癌:息肉型、溃疡型、弥漫型、溃疡浸润型。

2、平滑肌肉瘤:腔内、腔外、壁间生长,可远处转移。

3、淋巴瘤:占20%多见。小肠粘膜淋巴瘤,发热,腹痛,大便改变,消瘦,可伴脾大,周围淋巴结肿大。息肉型、溃疡型、缩窄型、动脉瘤型。

4、类癌:来源嗜银细胞。多见阑尾、回肠;1/3为灶性。

二、临床表现

1、腹部肿块。

2、腹痛:梗阻、运动失调,肿瘤坏死继发炎症、溃疡、穿孔等引起,脐周多见。

3、肠梗阻:慢性,高位梗阻,进行性加重。

4、体重下降。

5、发热及贫血:多见小肠淋巴瘤。

6、消化道出血:长期少量慢性出血或间歇性,也有大出血的病人。

可表现为:慢性肠梗阻,急腹症(穿孔、套叠),消化道出血及腹块。

三、诊断

一 潜血(+),无法用其它原因解释。

二 吞线试验。

三 钡餐检查:吞钡双重造影,腔内型阳性高,小肠造影。

四 小肠镜

五 选择性腹腔A造影(DSA):血管瘤,平滑肌肉瘤检出高。

六 CT:肠壁增厚,向肠外生长的肿块。

七 剖腹探查:40岁以上有腹痛,不明原因的贫血,ESR↑、OB(+),各种检查原因不明者,高度怀疑肿瘤者。

四:误诊原因

1、临床表现复杂。

2、小肠活动性大,不易触及肿块。

3、起病隐袭,早期无症状,有出血,梗阻腹块才就诊。

4、没有特异性检查方法。

五:提高诊断的手断

1、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认识,不明原因的脐周疼痛,潜血(+),发热,活动性肿块该考虑小肠肿瘤。

2、定期复查。

3、小肠镜检查。

4、DSA

5、剖腹探杳

六、预后

淋巴瘤>腺癌,高位<低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