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句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删句法】

凡引用较长的文句作谜面,又嫌其混扰主题,不得不删繁就简,这叫“删句法”。

有一则旧谜,以《孟子》开篇的“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作谜材,制者因感其用语太长,于是改作“‘王曰:叟’三句”为题,猜《千家诗》一句“知汝远来应有意”。由此也避免了底面中“远、来、有”三字相犯。这是删句法的用法之一。

《增广讔格释例·孝先腹笥格》有一例,题面是“浮云红叶之间”,猜底《论语》两章:“子曰:加我数年……皆雅言也”。“子曰:加我数年”的前一章末句二字是“(于我如)浮云”,“皆雅言也”的下一章首句首字是“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叶旧读shè,故用“红”示意圈读作yè。“之间”二字提示“浮云”和“叶”之间的二章文句。此例先删去原文二章,再巧妙敷设题面,重又提出猜射原已删去的二章亚。这是删句法的用法之二。

删句法所删的是句,而不是注销字和词,因此与注销法不同。删句法的技法是剪裁文章章句,使之能组句成谜面。虽然前例中有“(‘王曰:叟’)三句”,后例中有“(浮云红叶)之间”的附加词,也都是对猜者而言的提示语,而题面的文义并不与谜底直接扣合。其剪裁粗而不细,运法简而不巧,一般谜人都不喜用此法拟制题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