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面双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击面双义】

凡“以底说面”的谜,越能说得透彻,谜趣越足,越见巧妙。击面双义法是谜底对题面的句义,用两种不同的意思进行解释。故用此法成谜,常见佳构。如有一则旧谜:

闻(猜《孟子·尽心下》十句)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

谜底的上句释“闻(wén)”为听闻,意谓耳闻为声;下句释“闻(旧读wèn)”为臭(同嗅)闻,鼻闻为嗅的意思。这两种解释从人体两种器官所产生的感觉来反击“闻”的含义,说得入情合理。今人也有一例:“白”猜《前赤壁赋》二句:“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上句说听见的是“说白”之声,下句说看见的是“白色”。其扣合方法与上例相同,成谜各有千秋,一样讨好。又如:

鹊(猜《西厢记》二句)果然是神针法灸,难道是燕侣莺俦

“鹊”,一作“扁鹊”解。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战国时的医学家,故谜底上句说“果然是神针法灸”。下句“燕侣莺俦”,是补述“鹊”与“燕、莺”同为飞禽。两句各自作不同的释义,可谓备说周详,自不空泛。其中尤以“难道是”三字出语空灵。此类谜中的佳作,正如《评注灯虎辨类》说的,其“神妙处,直如双管齐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