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观位于湖南郴州市东的苏仙岭顶。西汉文帝时苏耽在此得道成仙,后于唐代建道观便据此为名。后毁于火灾,清代又重新修建,中为正殿供奉苏仙,两侧为厢房,观后有一巨石突兀,名曰“升仙石”,又名“跨鹤台”,昔日苏耽就在此跨鹤升仙。
苏仙观座北面南,占地南北82.2米,东西宽41.5米,原是一座始建于唐代的砖木结构、楼阁式三进庑殿道观,建筑总建筑面积2464平方米。该观曾受唐宋皇朝多次赐封。自"唐开元十九年(731),诏有司饰其祠宇"起,宋代累经修葺,元末曾毁于兵灾,明代复加修建,清光绪十年(1884)又重修正殿,后又多次进行修葺。每次修建,均保持正殿高于厢房,两厢为二层楼房。正殿为大屋顶、四角飞檐、犀头粉墙、小青瓦、回纹窗的建筑风格。选点定位、建筑规模、结构均作过精心考究,为郴桂诸县寺观之冠。门额有汉白玉石盘龙御碑,是南宋景定五年(1264)宋理宗皇帝所赐,上御书:"敕封苏仙昭德真君",长100厘米,宽50厘米,字径5×6厘米,直书,楷书阴刻。传说汉代郴人苏耽,在苏仙岭山顶跨鹤升仙后,书载唐代皇帝曾赐建"集灵观"祭祀。宋真宗大中祥符、哲宗元符,南宋高宗、宁宗嘉定,封赐苏仙为"敕封普应静惠昭德冲素真人"。十年文化大革命,观内的大小菩萨、雕塑、文物、铁钟等设施全部毁于一旦,庵宇盖瓦也遭到严重破坏。
1978年,湖南省郴州市人民政府拨款59.3万元,由古建筑专家曾子泉来郴现场勘察设计,按宋代建筑样式重新修建:不更动原主体建筑基础,改土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修复面积1886平方米。增加83平方米的观景台,形成"雄州新貌争供眼,南岭风光尽入堂"的仿古建筑风格。山门改为西向宋式牌坊建筑,门额上横书"天下第十八福地",两旁书"云雾岩巉下,乾坤指点间"门联。如今庙宇画栋雕梁,绿瓦朱栏,建筑精湛,雄伟庄穆,大有"金碧楼台倚半空"之势。
苏仙观修复后,中为正殿,东厢称南海,西厢称西湖。南海两间小房为爱国将领张学良被幽禁处,现辟为屈将室。正殿分三厅,上厅正中塑苏仙童年像,中下厅两壁绘有"橘井泉香"的神奇故事的传说。人物栩栩如生,造型各异。殿门额用汉白玉刻有"封苏仙昭德真君"八个字。整个建筑,古色古香,富有民族色彩。在升仙石盘建有飞升亭。亭内有跨鹤图浮雕,讲述的就是苏仙跨鹤飞升的故事。由郴籍上海香祖书画社创办人、画家王兰在1934年(民国23年)请国画名家王震作白描《苏仙跨鹤图》,刻于青石碑上,碑高167厘米、宽78厘米,厚12.5厘米。 旁刻有七绝:"流芳桔井咏苏仙,未肯飘然绝俗缘。闻说当年应召去,一天白鹤舞翩翩。"
1994年7月26日,苏仙观移交郴州地区佛教协会(后更名为郴州市佛教协会)管理,苏仙岭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终止对苏仙观管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