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又名《清源丽史》,约一万多字,是一篇情文并茂的言情小说,收录于福建泉州金志行于1555年所纂修的《金氏族谱》中。
《丽史》的创作时间比明·泉州传奇文言小说《荔镜传》还早。《丽史》的校注者黄天柱、廖渊泉称这部无名氏所著的《丽史》,“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泉州古代第一部言情历史小说,堪与著名戏曲《荔镜传》相伯仲……泉州金姓回族为宣扬其祖先金吉的功绩,特掇入明代纂修的《金氏族谱》中。此亦修谱之罕例”。《丽史》作者不详。其后跋曰:“右《丽史》,见于清源之野中,作之为谁,举世无知者。夫事不根于正,而辞不以事淫;文不列于教,而义不以文喻。奇识危行,厚德伟勋,足系风导之实;又肆陈焉,其传与否,可不可何如哉 ! 书其后以贻观者。南安簿邵来暗跋。”查《南安县志·职官》“明主簿”条,有邵惟善,浙江金华人,明·洪武三年(1370年)任南安县主簿。或许作者就是邵惟善。
《丽史》以元·元统——至正年间泉州发生动乱为背景,以伊、凌、乔三家儿女婚姻爱情为线索,反映元代末年金吉和伊橚、伊力等平定那兀纳叛乱,抵抗陈友定侵犯的历史事实。对那兀纳于元惠宗至正二十二年(1362)在泉州发动兵变、诛杀蒲氏家族并掘坟戮尸的惨事叙述较详。
故事梗概
元·元统年间 (1333—1335年),清溪(安溪)沃里富翁凌氏,携女儿无金避乱,居住泉州城内朝天街右。城中秀才伊楚玉读书于少林寺,常从凌氏门前经过,两人互相倾慕。无金有婢如响,清溪人,因其父受过伊家恩惠,父死卖与凌家,因沟通双方情意。
事起变化,凌翁后妻为其侄求婚,把无金许给黄家。楚玉从母是乔平章的姑姑,闻凌氏辞婚,便向乔家求婚。乔氏小姐珍珍,不久就和楚玉结婚。而黄氏侄因母丧,向凌氏要求丧期百日内结婚。凌氏驾船东下,无金和如响遂投江。幸遇抢救,无金剪发欲为尼,并把发封入箧送与楚玉。
楚玉与珍珍虽同居一年,却未过结婚生活。珍珍很贤慧,劝楚玉迎请无金,自愿居小。三家都为之感动,三方都享到幸福。珍珍生儿而逝,无金生女,而代珍珍育子,名伊橚。
元兵叛乱,楚玉被害,无金把儿子托付义仆伊力,自己吃药而死,伊力负孤奔福州。
十七年后,蒲寿庚婿那兀纳据泉州叛乱,伊橚向福州请兵,并劝说泉州城中千户金吉开西城门迎陈玄(左“马”字旁)兵马,伊橚义仆伊力持巨斧,擒那兀纳。
故事情节变化多端,而归于礼义。叙事之间,插进诗文,旧诗文功底很深。记述的虽是爱情故事,依据的却是历史真实。结束语云:“善观记者,观其所主(立意),可以为劝;观其所及,可以为戒。”
《丽史》取材元末泉州地区的历史,所以又反映泉州的一些重要史迹,如建石湖塔的凌恢甫(即凌翁),泉州的少林寺和番佛寺,陈玄(左“马”字旁)、金吉擒那兀纳的具体行动和有关人物等。
《丽史》的宗教色彩
作品极力渲染那兀纳“选民间女充其室,为金豆撒楼下”以及“掠金帛贮积”的情节,旨在揭露其兵变的恶迹。作品还反映了14世纪泉州城内中国穆斯林的生活习俗以及当时清真寺的建筑状貌与穆斯林在泉州人口众多的盛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及回族史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