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焉支山:亦名删丹山、大黄山、燕支山、胭脂山,为中国西部名山,位于甘肃山丹县城南40公里处,曾为匈奴所据。汉收复后,有无名氏作歌曰“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佚名·匈奴民歌》),可知此山为人所倚重。

有一说法,是该山原来不叫焉支山,叫胭脂山。是此山产一种花草:胭脂草,能作染料。《五代诗话·稗史汇编》:“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红蓝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故旧常以“北地胭脂”代指北方的美女。还有的史书上说,胭脂是一种红色颜料,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由张骞出使西域之行时引出。为了彻底弄清楚,查了《辞源》,才知道: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所以,到现在张掖市修缮卧佛寺还是用这种染料,涂抹雕梁画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