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中文名】:星毛鸭脚木
【种拉丁名】:Schefflera minutistellata Merr. ex Li
【科中文名】:五加科
【科拉丁名】:Araliaceae
【属中文名】:鹅掌柴属
【属拉丁名】:Schefflera
【国内分布】:分布于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和福建
【海 拔】:1000-1800
【药 名】:星毛鸭脚木
【拼 音】:XINGMAOYAJIAOMU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五加科植物星毛鸭脚木的茎、根或根皮
【功 效】:祛风散寒、接骨续伤
【主 治】:用于风寒感冒、跌打损伤、骨折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膀胱、肝、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一15克
【别 名】:星毛鹅掌柴、鸭麻木(《云南植物志》)、小星毛鸭脚木(《广西植物名录》)、微星毛鸭母树(《福建师范学院学报》)、小泡通树(《云南元江哈尼族》)、卡汤(云南哈尼族语)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简介】
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当年生小枝密生黄棕色星状绒毛,不久毛即脱净;髓白色,薄片状。掌状复叶;小叶7-15,纸质至薄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16厘米,宽4-6厘米,上面无毛,下面密生灰色小星状绒毛,老时几无毛;小叶柄极不等长,中央的长3-7厘米,两侧的长1-1.5厘米。花序为由伞形花序组成的顶生圆锥花序,密生黄棕色星状绒毛;萼倒圆锥形,长1.5-2毫米,密生绒毛,边缘有5齿;花瓣5,无毛;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果球形,有稜棱,直径约4毫米,宿存花柱长2毫米。 广布于贵州、云南、湖南(宜章)、广西、广东和福建(南靖)等省区。生山地密林或疏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