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斯式柱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时 期:罗马帝国时期初期

该作是建筑柱头装饰,起到了从希腊化到罗马化的过渡作用。科林斯柱式因起源于古希腊的科林斯城邦而得名。它形成于古典时期后期,约公元前4世纪罗马受希腊殖民城邦的影响开始应用柱头,公元前2世纪希腊归入罗马的版图后,罗马建筑中柱头更加流行。据传,希腊科林斯市有一位即将结婚的少女突然病故,她的乳母把少女生前喜爱的东西装在篮子里,放在墓前。到了春季,篮子周围长满了枝叶,枝叶成了涡卷形。著名建筑师、雕刻家卡利马科斯看到了很受启发,从而创造了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这种用毛茛叶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柱头,成为它最重要的特征。其余如柱高与柱径的比例、柱身凹槽的形状与数目,都与爱奥尼亚柱式相同。它从爱奥尼亚柱式发展而来,但其造型和风格却更加纤巧,更加华丽。这种柱式在希腊化时期得到了广泛运用,以后的罗马人更是经常使用,不过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并稍作改进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