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香泉寺
位于卫辉市西北二十公里处的霖落山上。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为著名高僧稠禅师在魏离宫旧址上所建。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重修,唐、宋、金、元、清历朝均有石刻、雕像。

提起香泉寺,它虽没有嵩山少林寺那样远近闻名,但是它在豫北地区却大有名气,素有“豫北第一古刹”之称,寺院因离香泉近而得名。
战国时期,香泉寺为魏安厘王的离宫。香泉寺创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隋大业五年(公元608年)重建,元延佑年间(公元1314年)再次重建。寺分东西两处,中间为山沟所隔。寺院临山崖而建,规模宏大。亭台楼阁,碑殿佛雕,甚为壮观。在香泉旁边的崖壁上,有明朝万历皇帝的胞弟潞简王书写的“香泉”二字,苍劲有力,镌刻崖上。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在石壁上刻的“麻姑像”和“卧佛像”,庄严安详,完整如初。香泉寺是卫辉市八大景之一,历史上这里以“佛洞烟云、古塔凌云、凉台玩月、涧水涛声、竿山叠翠、乳岩溪流、香泉甘洌、炉山夕照”八景而闻名。
北宋时期,即六世纪中叶,印度来华僧人那连提黎耶舍,在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麻疯病院,收容了众多无家可归的麻疯病人。唐代《续高僧传》称:“于汲郡西山,建立三寺,依泉傍谷,制极山美,收养疠疾,男女别坊。”河南日报2007年4月4日第10版,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李邦儒在《中原文化解读》中写到:“卫辉香泉寺是中国第一个佛教慈善场所,专门收治麻风病的”疠人坊“,开中国佛教慈善、医疗之先河。
香泉寺素有太行叠翠、香泉水响、曲径通幽、洞天福地的美名。它建筑雄伟,古往今来不但是达官显贵、文人雅士避暑、游览的好去处,也是民间百姓的重要活动场所。寺院枕岩而筑,耸立于青山之间。寺院内外的石缝里处处溢水,四季不竭,穿云流石,飞溅泻地,声彻云霄,悦耳动听。元代汲人翰林学士王恽曾赋诗称赞道:“滴乳岩前挂瀑流,青林飞洒动高秋。王龙跃入青冥去,堆迭苍烟万壑愁”。
一进入香泉寺,犹如一叶小舟驶入广阔无垠的艺术海洋里。那巧夺天工的无数珍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香泉寺的佛像多极了,石壁上、建筑物上比比皆是,琳琅满目。那千百个神龛密密麻麻地嵌在石壁上,形态各异,形象逼真。这里的佛像算起来有1万多个,它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这幅雄伟壮丽的画卷中。寺内壁画除佛像外,有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也有生动优美的神话故事,更有那飘然欲仙的“飞天”和洞悉人间烟火的各路仙神。这些造型奇特的艺术珍品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艺术境地,生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千佛洞内,雕刻有众多的佛像,这里已经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虽没有洛阳龙门石窟那么庞大、壮观,但它的艺术性很高。石窟开凿在山崖上,高3米,宽2.5米。后壁雕刻着一佛二弟子,这尊主佛在莲花座上,高约1.5米,二弟子躬身左右。两壁空隙处,凿有许多小凳,每个小凳上有佛像一尊,北壁184尊,南壁71尊。正面主佛像前就山石雕一供案,案前正中,凿有一孔,恰通佛脐。前《汲县志》称“泉水由佛之脐孔中流出,喷云洒雾……”即指此处。这些佛像千姿百态,是很少见的艺术珍品,让人观后称赞不已,实为天下一绝。那尊尊佛像,无不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和美学理论。艺术最精湛、最吸引游人的要数正位上的石佛和两位弟子了。石佛全身挂金,慈眉善目,炯炯有神的眼睛向下凝视着,神态自若。它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古代艺术大师们独具匠心的构思。这些雕刻的佛像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1939年,香泉寺毁于日本侵略军手中。咱们从至今残存的文物还可以大致看出北齐时期西山所遗失寺院的规模宏伟的气势。在称赞这片神圣的地方时,又让人生出许多感叹,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骄傲和自豪,但同时也让人心生一些遗憾,那就是香泉寺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那些残垣断壁告诉人们,不能够忘记历史。
甘肃香泉寺
位于甘肃两当县城北郊,过去以“香泉印月”列为两当县八景之一。据《两当县志》载:原是“古庙一楹,仅奉观音一像,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始扩而为三,又增文殊、普贤两像,乾隆十年(1745年)砌泉为池,建印月轩、僧舍、山门。”
“香泉印月”以泉水芳香而得名。泉水“自佛座下涌出”,“清而甘,灌园六百余亩,尤长于煮茗。有清心明目之功”。原寺内古柏森森,亭亭独秀,池内鲂鱼数尾,池旁又培蔷薇、梅、桂等花,山门内置立太湖石,真可谓“卓然胜景”。清代邑宰冷文炜曾题楹联赞为:“泉脉初开百里桑麻赀德水、神光普照万象烟花仰慈灯。”过去游人曾有诗赞云:“涓滴泉从佛座流,偏宜涵养一轮秋,神遗宝镜江心铸,手掬银蟾水面浮。”、“几枝桂馥金盆满,一颗珠明玉镜圆。尘对寒潭秋月下,流川敦化妙难言。”、“泉香邀引银蟾浴,月魄疑从玉水生”……
香泉寺因年久失修,毁坏较严重。一九八三年两当县人民政府拨款做了维修,香泉村群众也集资修缮。重筑寺院围墙,粉刷油漆殿宇,种花植树,砌新泉池,使香泉寺保留的四柏、二石、一棵紫荆树枯木逢春,溢冽芳香。今日香泉寺已辟为文化站,工余饭后或节假日,男女老幼纷纷而至,下棋、打球、读书看报,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