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广东省高州市潭头镇潭头镇地处高州市西北部,是一个边远的山区老区,与信宜市镇隆镇接壤,总面积为76.3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
潭头镇交通十分便利,纵贯南北的207国道和横穿东西的县道潭丹公路贯穿全境,村村通水泥硬底化道路。近年来,该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的投入逐年增加,走发展“三高”农业之路,全镇有优质木本水果4万亩,鱼塘4000亩,香蕉5000亩,建立了粮食、甜玉米、荔枝、龙眼、淡水养殖等五大商品生产基地。乡镇工业发展加快。造纸、建筑建材、滑石矿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已形成规模和发展优势。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有4家。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毗邻信宜镇隆镇(信宜市旧县城)、红旗农场,人口密集,农贸市场、酒店餐饮十分活跃。潭头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方便、通信顺畅、水源充沛、电力充足,与美丽的鉴江相伴,环境优美,社会治安稳定,是投资置业的理想地方。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28385
男
14648
女
13737
家庭户户数
7447
家庭户总人口(总)
28065
家庭户男
14414
家庭户女
13651
0-14岁(总)
12309
0-14岁男
6779
0-14岁女
5530
15-64岁(总)
13813
15-64岁男
6780
15-64岁女
7033
65岁及以上(总)
2263
65岁及以上男
1089
65岁及以上女
117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7670
下辖村
[5]
潭头村
乾坡村
山脚村
吉堆坡村
六同村
根竹园村
大垭村
北兰村
凤坡村
简垌村
五村村
丹彰村
高灯堡村
石溪村
2、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

[概况]潭头镇位于福安市西北部山区,北邻寿宁、泰顺、东毗柘荣,距福安市区16公里,104 国道纵贯东部全境,达12.5公里,辖29个村委会,人口3.8万人。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5万亩,林地18万亩,森林覆盖率79.3%;北部的吴道仙顶山脉余脉和西部的鹫峰山脉余脉在潭川交汇,形成东溪、武陵溪两大流域,水力资源可开发潜力大,常年流量分别达88立方米、183立方米,水力能源贮藏分别达2.4万千瓦、1.3万千瓦。潭头镇素有“芙蓉李之乡”的美誉,芙蓉李种植面积达3.1万亩,年产鲜李果2.8万吨;茶叶面积2.4万亩,年产千茶1750吨。随着宁德市重点项目——潭头电站的开发建设,形成潭头仅存,闽东少有的“十里平湖”,与潭太公路沿线的郭鸣琳墓、朱熹“洗心台”、灯烛拱木廊桥、西坑虎岩山等连成一线,建设潭川生态旅游线,发展生态旅游极具优势。1991年被列为全省首批“科技示范乡镇”,2005年

被列为全省“生态建设示范镇”,系闽东23个重点乡镇之一。潭头镇近年来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势头,党的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潭头镇还是块红色的土地,有众多的老区基点村,是詹如柏烈士、陈挺将军的家乡。
[农业经济] 潭头镇山多地少,“九山一水一分田”是当地的形象写照。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为省定贫乡。从80年代开始,相继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大力开展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山脚种稻蔬,山腰种茶果,山顶戴绿帽(造林)。潭头镇深入贯彻中央扶持“三农”政策,落实鼓励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垦荒种粮的积极性,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2006年全镇粮播面积达1.79万亩,比2005年增加0.3万亩,增加粮食产量130多吨。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标准、高产、优质茶园比例逐年提高,2003—2006年改造低产园1.1万亩,其中,新植黄旦、台茶、黄观音、金观音等茶叶新品种2100亩,建设标准园7500多亩。低产、老化、劣质李园逐步得到更种换种,仅2006年就换种皇后黑李300亩。新优特蔬菜、果瓜等短平快经济作物比重进一步扩大,耕地复种指数和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在大庄、棠溪建立了短平快蔬菜生产加工集中村,在建柄、西洋境建立西瓜生产基地,在南岩、西坑建立太子参、淮山生产示范片,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重点扶持了棠溪云海等一些竞争力强、覆盖面广、能带动的茶叶加工企业,2006年“云海”商标茶产品通过QS认证;以棠溪村特种茶加工为中心,生产的“囡儿春”等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惠及全镇1万以上人口的就业生活问题。
[工业经济]潭头镇把发展项目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求突破,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2003—2006年,先后引资3.6亿元,开发了坑口、洋坑、棠溪、柘头、敢江洋等水电站。其中宁德市重点项目——潭头电站,总投资1.84亿元,装机溶量2.4万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7412万千瓦时。同时,实施“内引外联”双轴滚动策略,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以水力能源开发为新增长点,以茶叶、芙蓉李、竹木加工为重点,以粮面加工为补充的乡村企业发展格局。福安市兴达餐具有限公司生产的漆筷、工艺筷、十祝筷,工艺精湛,畅销东南亚、欧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潭头镇竹木加工的龙头企业,有力带动当地竹木发展。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3])
总人口
30434
男
16363
女
14071
家庭户户数
7632
家庭户总人口(总)
30103
家庭户男
16183
家庭户女
13920
0-14岁(总)
7637
0-14岁男
4283
0-14岁女
3354
15-64岁(总)
20075
15-64岁男
10551
15-64岁女
9524
65岁及以上(总)
2722
65岁及以上男
1529
65岁及以上女
119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9853
下辖村
[6]
潭头村
富罗坂村
东升村
泥洋村
高岩村
大庄村
建柄村
渔溪洋村
西洋境村
棠溪村
东昆村
枢洋村
柯洋村
南岩村
千诗亭村
东岭洋村
汾洋村
祠堂前村
柘头村
后洋村
鹅山村
上坪洋村
西坑村
太逢村
东坑村
坑坪村
下洋村
半坑村
后湾垅村
3、福建省-长乐市-潭头镇

潭头镇地处福建长乐市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港湾,东临金峰、文岭,西接猴屿,南连鹤上,北隔闽江与琅岐岛相望。全镇地域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 23个行政村,总人口58615人。
位于市境北面,因处在江水拍岸首当其冲的港湾,故名“潭头”,是著名侨乡。东临文岭、金峰镇,西与亭江镇相望,南连鹤上,航城两镇,北隔三行洲、雁行洲,与琅岐岛对峙。辖潭头、厚东、克风、曹朱、霞江、汶上、菊潭、文石、福星、大宏、石马、元岱、江塘、沙堤、岭南、碧岭、文溪、二刘、边兰、岱西、岱灵、泽里、溪新等23个行政村,面积56公里,6.3万人。1994~2000年,境区陆续开辟霞江路、菊潭路、建设路、环镇路等道路,同时拓宽出境两条公路:潭头至金峰和潭头港经猴屿至城关的公路。2000年末,镇境“晦翁”、“航新”两个果场被定为长乐市“农业科技实验基地”;“大地”牌西洋芹被福建省评为首批名优蔬菜品牌;良种“长乐灰鹅”被冠上国家号品牌。境内有晦翁岩,鳌峰岩、德岩、崇圣寺、天妃庙、龙山寺、云龙桥、仙君庙、灵山广义堂等100多个各类牌坊。投资120万元对晦翁岩古森林进行保护性开发,已开辟出文化史迹、娱乐、休闲等三片旅游区,推出名人故址,山海风光、宗教信仰、枫叶林、山林野趣、瀑布乐等“五观十二看”一日游路线[4]。
重点企业: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94家,其中规模以上16家:华威化纤染织有限公司、闽威电路板有限公司、厚东针织染整有限公司、新兴石制品有限公司、闽发食品水产有限公司、 “金得利”模具首饰有限公司、亚多帽业有限公司、旭辉针织有限公司、华日啤酒有限公司、日升针织有限公司、闽光消防器材设备有限公司。其中有 2家企业被福州市评为重点龙头企业; 有10家企业被长乐市评为重点龙头企业。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有:长乐市华威化纤染织有限公司,创税160万元;福州闽威电路板有限公司,创税170万元,巳获得ISO9000质量认证和美国UL认证,被国家评为高科技“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单位”。
特色及优势: 基础设施颇具规模:二路(金福路、金潭路),二区(金峰中心工业区潭头岭南工业片区面积1357.5亩、潭头厚东工业区面积1500亩)。 农业方面:潭头镇发展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初具规模,是福州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基地之一。有三个国家级农业项目:一是晦翁种养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被授予“三八绿色奖章”,二是“长乐灰鹅”被国家农业部列为优良保护水禽资源地方水仿优良品种,三是二刘村为福建优良茶果繁育基地。 第三产业方面:潭头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晦翁岩、德成岩、马铎旧居等100多处亭台楼阁。他还是著名的侨乡,全镇已有华侨2.2万人, 分布在美国(60%以上)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
58935
男
30985
女
27950
家庭户户数
16474
家庭户总人口(总)
57022
家庭户男
29824
家庭户女
27198
0-14岁(总)
12659
0-14岁男
6997
0-14岁女
5662
15-64岁(总)
42007
15-64岁男
22169
15-64岁女
19838
65岁及以上(总)
4269
65岁及以上男
1819
65岁及以上女
245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5651
下辖村
[7]
文溪村
溪新村
霞江村
克凤村
碧岭村
边兰村
岱灵村
石马村
元岱村
汶上村
文石村
江塘村
泽里村
潭头村
厚东村
沙堤村
岭南村
岱西村
二刘村
大宏村
曹朱村
菊潭村
福星村
4、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潭头镇位于栾川县东北部,总面积227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223个村民组,32600余口人。该镇历史文化悠久,仰韶文化时期已人有类居住。尤其抗战时期人,河南大学迁潭头办学五年,使潭头成为“豫西文化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