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辩八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何谓“悟”?曰:明心见性。

心在何处?如何得见?

释迦牟尼也曾问阿难:心在何处?

阿难七答,释迦牟尼七辩:心在身内、在身外、在根、在内外明暗之间、在思维里、在中间、在无着处。一一辨证,无一是处。七问七辩,阿难茫然。此为《首楞严经》著名的“七处征心”。

释迦牟尼告诉阿难,此应用之心,皆为妄心;为必缘一事、一物、一理的攀缘之心,并非真心。

动摇为尘,不停止为客。妄心为客尘所碍,为物理世界的变化动摇所惑,被眼见所迷,产生烦恼:由自己、由环境、由知识而引发的执着和障碍。

物理变动、心里生理并非真心自性的自体;但在离开精神物质、心里生理现象之外,另有一真心,即超然独立的、能见的心体自性,清净正觉、光明寂然、从不动摇。这个形而上的、能见功能的自性周遍一切所在,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物理世界的客观与自性能见的主观无二无别,心物一元。“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那么,这本元能见的真心自性到底在哪里呐?释迦牟尼来了个“八还辩见”——把光明还给阳光,把黑暗还给夜色,把通达还给门户,把障碍还给墙垣,把观察归还于意识思想,把空间归还于虚空,把昏暗归还于尘霾,把清明归还于晴朗。剩下的就是你的真心自性了。“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此心既非因缘,亦非自然,可超越因缘与自然和合,自性与自然既相异又共存。释迦牟尼认为,如果能超越远离一切相互和合的及不和合的因缘,就可以灭除一切生死本因,归还到圆满正觉、不生不灭的自性本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