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竞争条件下,任何企业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依靠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并形成合作关系,否则就很难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我们知道Gartner Group提出ERP概念时,强调ERP是一个面向供需链信息集成的系统。供需链英文为:supply chain management,也称为供应链管理.它是客观存在,一旦有了商品交换,就产生了供需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应总是由于需求产生的,没有需求就谈不上供应。在众多的关于供需链的定义中,APICS的解释相对来说,比较全面。
1、供需链是一种具有生命周期的流程;
2、包含物料、信息、资金和知识流。
3、其目的是通过众多链接在一起的供应商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
从APICS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供需链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原先的供需链可能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供需链强调是由多个流组合在一起的,并创新的提出了“知识流”的概念,供需链之所以能够形成,主要就是基于这些“流”在供需链中的各个组织之间的流动。如图:2.6所示。
首先,信息流可以分为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需求信息从需求市场向供方市场进行流动,如:客户订单、企业的销售预测等,它是供需链存在源头;而供应信息则随着物流从供方市场向需方市场进行流动,如:外购入库单、销售出库单等。供需链管理的第一目的就是要不停的把握好市场的需求信息,并对这些需求进行满足。
第二,当企业从需方市场获得需求信息后,就需要从供方市场购买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并销售给客户。这样,物流就沿着供方市场向需方市场进行流动。这也是供需链管理的第二个目标,要根据需求信息及时采购组织供应,控制物料的均衡有序的流动。
第三,伴随着物流的移动,会产生资金流的移动。当企业从供方市场采购物资时,会导致资金流出;当企业的产品获得需求市场认可后,资金从需求市场重新流回企业。这也是供需链管理的第三个目的:保持整个供需链上整体的运营成本最低,而不是单个企业的运营成本最低。
第四,企业根据需求市场的需求信息,从供方市场采购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后形成产品,并销售给需求市场。这同时也是一个各种物料不断增加被客户所认可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过程。所以供需链管理的第四个目的就是,不断优化供需链管理,不断减少和消除不增值的无效作业,并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
第五,在信息、物流、资金的流动过程中,其本身不会自行进行流动,物料本身也不会自行增值。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进行业务活动的推动,才可以进行下去。如果更有效率的进行业务活动,以保证其他四流的正常的进行,也是供需链管理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