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区暖温带位于季风区中温带与北亚热带之间,大致在北纬32°~43°之间,其轮廓呈扇形,西部狭窄,约以兰州南部为起点,向东展开,直抵渤海和黄海。南界沿秦岭一伏牛山、经淮河苏北总干渠一线。北界自兰州附近经黄土高原西北部的榆林、定边、固原一线,再沿内蒙古高原的南缘,折向东经辽东湾北缘,止于鸭绿江人海口,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0.9%,包括北京、天津两市和山东省的全部、山西、辽宁、河北、河南和陕西等省的大部分,以及安徽、江苏、甘肃和宁夏的一部分。
暖温带的地势白西向东逐渐下降,由高原和山地降为平原与丘陵,全地带亦因地势影响分4个自然区: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与冀辽山地。因处在中纬度高空西风带内和东部季风区边缘的位置,本带气候屑季风型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虽冷,但可种冬小麦,作物两年三熟,在南部还可种喜温作物如棉花、甘薯等;落叶果树如苹果、桃、杏、核桃、板栗、枣可不加保护而安全越冬。不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是冬季严寒少雨雪,春季干旱和多风沙。秋季则秋高气爽,口照充足,是旅游旺季。黄河、淮河、海河这三条我国北方的大河,都是本地带主要的河流,均被称为“害河”。其中黄河素以多泥沙闻名,长年的淤积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著名的“地上河”。黄河上、中游流经沙区和严重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在风蚀和水蚀双重侵蚀下,输入黄河的泥沙每年有16亿吨,为世界之最。
本地带生态环境整治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水资源的不足。由于人类长期的开发和破坏,带内天然植被几乎全部消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北部边缘地区的沙化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问题。防止沙漠化向北京方向扩展,已成为国际关注的全球性生态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