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武戏替身,主要是拍一些普通演员不能完成的武打镜头,高难度动作。

武替行业现状替身演员--活跃在银幕上却鲜为人所识的边缘群体,分为文替、武替、裸替等,其中以经常“出生入死”的武替的从业危险系数最高。上世纪80年代,电影《神龙特技队》曾首次为国内观众讲述了武替的艰险职业生涯,尤其是主人公在片尾从8楼一跃而下摔成重残的惨烈场景更令人记忆犹新。

“跳楼摔成重残,在这个圈里太常见了,”武替阿浩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武替在拍摄动作片时被车撞伤、被火烧伤、被人为击伤等早已是家常便饭。尽管屡屡有人在拍戏时不慎导致重残或死亡,但仍有许多人对此趋之若鹜,“混口饭吃呗!这个圈里的人,要么像押宝一样挣钱,要么期待有朝一日能成为武打巨星。”

阿浩说,他自幼练习形意拳、散打,中专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介绍进北京某剧组做临时替身。在镜头下翻了一下午跟头后,赚到200元钱,尝到“甜头”的阿浩从此便开始了武替生涯。五年来,他已在10余部片子中扮过大内高手、日本兵、杀手、打手等角色,薪水最多的时候每月可以挣到7000元。

据调查,武替来源多为武术、摔跤、体操运动员或戏曲演员,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国内各武校。武替年龄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不等,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性格冲动者居多。临时武替的薪水通常在300至500元间,长期跟剧组的则在6000至8000元间。

武替李某自称是成龙的“干儿子”,几年前在一部戏的拍摄中,成龙亟需一名武替并要按剧情安排在其胸口猛踹一脚。在无人敢尝试的情况下,李某自告奋勇,结果实拍时被成龙踹得满口咸腥,但他如今仍得意地称:“那一踹,让我挣了8000块钱。”

事实上,武替堪称事故频发群体,2005年《浴火凤凰》剧组替身演员溺水身亡事件至今仍是业界的一大“阴影”。“虽然时常听说某某剧组有人断腿、残臂、瘫痪、身亡,但没办法,这个行当如今是'狼多肉少',越来越多的人正涌进来,所以冒死的动作也有人抢着做,”阿浩无奈地告诉记者。

“在有限的生产环境里,大部分学表演的人找不到饭吃,他们只看到赵薇一炮走红后白花花的银子进袋,就很盲目地要做演员。”--艺人张铁林曾公开奉劝怀揣名利梦想的年青人投身演艺圈要慎重,毕竟最终能成为所谓明星的只是圈中的一小部分人。

事实上,活跃在当今动作片市场上的李连杰、甄子丹、赵文卓、吴京、吴越等一大批著名武打演员均不是武替出身。诚然,在圈中不乏以成龙、元华、元彪等“香港七小福”为代表的由武替跻身大腕之列的范例,但他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尤其是成龙,从最初在李小龙的《精武门》中扮演日本武士替身到如今成为世界闻名的功夫巨星,其经历和机遇不仅难以复制,就连屡屡在拍片中冒死完成拍摄的行为也不值得广泛提倡。

山西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谭克俭认为,武替对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些在戏里从事着最危险工作的人群往往却是最沉默、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群体。“群众演员尚且有露脸机会,而武替根本没有,有的话就是镜头穿帮了。纵然许多武替抱着'一战成名'的侥幸心态屡屡涉险,但由于缺少露脸机会、在剧组中地位偏低,使他们成为名角的机会比中500万彩票都难,”谭克俭说。

“不仅是机会少,关键是武替有很多后顾之忧,”在武行浸淫多年的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李廷奎指出,武替大多没有保险,一旦受伤,剧组往往出钱将他们打发了事,跟工地敷衍受伤民工差不多。但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人义无反顾地冒险当武替,在明星梦的维系下,为了吸引剧组注意,再高的墙也会有人跳。

阿浩告诉记者,武替圈中同样有很多“潜规则”,比如相当一部分新入行的武替要通过“穴头”介绍进入剧组,并要将自己的血汗钱被“穴头”榨取一部分。另外,许多剧组为了节省经费,经常使用不规范或是陈旧的道具给武替使用,例如用真玻璃替代糖化玻璃、用海绵垫替代充气皮囊、使用老化钢丝等,无形中也为拍摄埋下了安全隐患。

据了解,在美国每年都会由世界特技协会为幕后替身演员颁发“世界特技奖”,不仅对替身从业人员进行鼓励,还为拍戏中受伤的替身演员募集补助基金,使其即使发生意外也能得到及时的医治和合理的善后处理。但在国内,这种保障体系显然还是空白。

“武替对影视戏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待遇却与付出明显不相称,因此剧组乃至社会也应该做些事情回报他们,”谭克俭建议,剧组应该改善武替的道具设备,“武替是个高危行业,纵然他们艺高胆大,但精良的安全设备仍必不可少,一次性的威亚千万不要使用第二次,还要杜绝使用二手货。毕竟装备是'最后一道防线',剧组在这方面应对演员和武替一视同仁,不应存有歧视。”

“其次,社会应该提高对武替的关注度。只有社会广泛关注,一些不规范运作者才会心有所忌,不至于做出损害武替合法权益的事情来。此外,有关部门也应尽快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填补这一领域的管理空白,”谭克俭说。

李廷奎也建议,武替行业亟待规范,涉足此行亦须谨慎。他强调,武替是武行的一个分支,是一项谋生手段,现在的年青人在涉足此行之前应量力而行,不要过于天真地抱着当明星、发大财的梦想置身其中,也不要忽略市场现状一拥而上,“在影视界弘扬中华武术的精神无可厚非,但若是想法过于不切实际来从事武替职业,很可能最终得不偿失,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