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姓名:王士英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安徽太平

出生年月:1888年

牺牲日期:1916年

少年时有远大理想。肄业于江北高等学堂。当时清政府腐败,中国深受帝国主义侵略,孙中山在广东发动革命,艰苦奋斗,有志之士闻风而起。他富于革命思想,立志投笔从军,1906年辍学入南京陆军第九镇三十三标第三营前人。适有同队韩得胜(韩恢)也系泗阳人,倾心革命,彼此一见相投,遂订生死之交。受训3年,一起退伍,共谋革命。开始追随赵伯先、黄克强、柏烈武等受革命运动影响的第九镇官兵,并召集南北志士共谋革命,响应者达1300余人,约定由南京出发,赴粤参加革命。1911年3月3日,分三批出动。第一批在蒋庙集合,第二批在后湖集合,第三批在老虎岗集合,分别由下关尧北门起程,在上海老垃圾桥盐仓里赵伯先三弟家会齐。然后由他与韩得胜率领赴粤。到达以后,随即参加了黄花岗战斗,由黄克强担任指挥,赵伯先担任接济,柏烈武任书记官。 4月27日奉命攻击两广督署,韩得胜任队长,他任副队长。失败后,随柏烈武逃往香港。之后回沪、宁活动。其时沪、宁一带,因黄花岗事件发生而特别戒严,韩得胜化名韩恢,同他一起到达南京,设机关部于三牌楼模范马路凤台旅馆,韩任主任,他任五大区警察及陆军五种兵总招待,其兄士奎在马巷机关部任职。随后将第九镇官兵全部运动妥洽。但缺乏枪弹,不能起义,遂与士奎赶赴上海,11月3日参加攻击制造局。柏烈武克复镇江,并奉命秘密运送械弹到宁接济第九镇。事败,向镇江退却。后经补充,编为第一镇,柏烈武任统制,士奎奉派往江北活动,他则率领北洋海军学生刘越、张俊卿等6人,于11月10日赴南京下关,谋夺兵舰,当日运动各舰士兵,至夜完全成功,获得兵舰9艘,鱼雷舰4艘,次日晨押赴镇江。后随大军于12月2日光复南京。再由柏烈武、程德全、林述庆命令,前往海州招抚将士,准备北伐。柏发给炸弹104颗,程发给步枪400枝,子弹8万粒,林发给军费3万元。柏担任指挥,士英先行,令士奎及大队长高凤翔率官兵100余人,押送枪弹,分装两大船,由宝应登岸,以便转道向海州进发。正赶上宝应地方前10天有土匪攻城,这支队伍过境兵少枪多,地方人士误认为是匪党,假意周旋,诱高大队长入城,即行杀害。后又围攻观音庵,部队败散被杀18人。后回南京供职于卫戍司令部,任第一团第三营营长。不久卫戍司令部撤销,柏升任安徽都督,他仍在部下供职。1913年“二次革命”发生,随陈英士暗中活动,会同韩恢、徐希文及士奎等组织铁血军。1913年5月25日夜,两次攻击上海制造局。事败,徐希文被捕,他与韩恢逃往徐州。同年8月,黄克强在南京独立,进行讨袁。任警备司令,设司令部于羊皮巷米业公所,所部担任天保城及下关一带防务,与张勋、冯国璋等决斗。9月1日城陷,同韩恢逃往上海。同年10月,被袁逆爪牙在上海逮捕,经陈英士竭力设法营救,家人倾产奔走,被判处徒刑。他虽在狱中,仍然筹划革命工作,分派部下在南通清江浦一带活动,以此遭忌。1916年夏初,在狱中被毒害牺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