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年,德国开始了新一代列车炮的研制计划,开发过程中广泛地应用了之前所进行火炮理论研究所积累的经验。老牌厂家克虏伯的设计师们拿出了方案,最终,口径定为28厘米的 K5。该炮与之前生产所有列车炮相比无疑是最好的。
一般来说,列车炮是由车身前后两部行动机构来承载全部重量,K5的车身前后分别有6轴,每轴荷载18吨。而一部列车炮是由一系列的车厢构成,包括火车头、乘员车厢、补给车厢、弹药车厢等组成。
在使用中,列车炮的发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停到铁道上直接发射,另一种是固定在专门的铁道转盘上。
第一门K5于1936年正式服役,之后一直持续生产直到1945年。最终产量不确定,但估计在25门到28门之间。从各方面来讲,K5的设计都很经典,简洁的载具,杰出的弹药搬运设备和装弹机构,又细又长的炮身。
K5从生产到使用一直处于高度保密中。K5以其优异的性能受到前线部队的好评。1940年,刚刚配备了GR35式榴弹的两门K5列车炮被秘密运到法国多佛尔海峡沿岸,向海峡对岸的英国本土射击,对岸的英国虽然也有超过300毫米的列车炮和海岸炮,但是以他们的射程根本够不着K5,只能干挨打,没有任何办法。在大西洋墙,K5被海军部队使用来阻止预想的盟军穿越多佛海峡的行动。直到1944年盟军登陆一直留在那里。有一门炮甚至被藏到了码头附近的美术馆里。尽管这样,还是躲不过盟军的侦察和轰炸。在另一些地区,出现了一些为K5建造的混凝土碉堡车库。
1944年的意大利安齐奥战役是K5发威的一仗,两门K5火炮在安齐奥的铁路隧道里躲避轰炸,轰炸过后就跑出来攻击正在登陆的盟军士兵和装备,给盟军士兵带来了极大的伤亡和恐慌,于是K5便有了另一个绰号“安齐奥特快”。
北非战役后期曾有计划运送至少一门在意大利的K5去突尼斯。可以说“哪里有德军,哪里有K5”。铁道车拉着一门或两门K5和弹药车以及居住车厢的情景在欧洲占领区内经常可以看见。同其他的列车炮的命运一样,K5不是被盟军摧毁就是被自己人摧毁。
今天,现存的K5有两辆,一辆在法国大西洋墙博物馆,另一辆在美国阿伯丁供人参观。
K5轨道炮性能:口径 :283毫米
炮口长度 :21539毫米
全车长 :31.1M
战斗全重 :218吨
不带弹药重量 :209550公斤
炮弹重量 :255公斤
炮口初速 :1120M/S
射程 :59-62KM
发射频率 :每小时8发
制造厂商 : 克虏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