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县(今雷州市)概况海康县(HaikangXian) 广东省湛江市辖县,(注:即现在的雷州市,属县级市)中国热带经济作物重要基地,广东商品粮基地县。
位于雷州半岛中部。北接遂溪县,南连徐闻县,东为雷州湾,西靠北部湾。海岸线绵长,优良港湾众多,其中著名的有国家一级渔港:乌石港、流沙港、企水港。
面积3501平方公里,人口112.93万。县府驻雷城镇。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置徐闻县于此。隋改为海康县,意为海疆安宁而得名.元为雷州路治,明、清为雷州府。后建置虽有分合,但海康一名沿用至今。1995年撤县建市(雷州市)(县级市),(属湛江市管辖).
县境北低南高,起伏平缓。有大片玄武岩台地、海成阶地和若干突出的火山锥分布。县南最高石卯岭海拔仅259米。东西两面临海,海岸曲折多溺谷。河流短浅,较大者如南渡河、龙门溪,呈放射状分布,小峡谷众多,利于修筑水库和小水电站。
地处热带季风区北缘,热量丰富,降水充沛,但分配不匀,地表干旱,夏季多雷暴,为著名雷雨区。常受台风袭击,风沙为害颇重。
20世纪50年代后修建雷州青年运河,引鹤地水库灌溉,广泛营造防护林,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粮食作物有稻和甘薯等杂粮。
甘蔗为仅次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产区,广泛种植有花生、胡椒、咖啡、橡胶、香茅、可可、菠萝等。
土地资源丰富,是广东主要农垦区,又为全国养牛(主要为特有的雷州黄牛,中国良畜之一)较多县份之一。
沿海盛产鱼、盐,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尤以人工养殖南珠为最。
县西面临中国著名的北部湾渔场,有乌石、企水、流沙等渔港。
工业主要为制糖、晒盐、橡胶、剑麻及木材加工、制革和手工编席等。
雷城镇位于县境中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分城内和城外两区,前者为政治文化中心,后者为商业中心。镇多文物古迹,有明建苏公亭和华南有数的壮观古塔——三元塔。
海康文化海康文化,即“雷州文化”,素称“天南重地文化”,与雷州历史的渊源存在深刻的地缘关系,是“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中原文化---交汇地衍生的另一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积淀厚重的独特文化的集合体(日不落语)”。
(一)、海康文化,是历史名城文化:
1.名列国务院颁布的99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行列。
2.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有人类繁衍生息。
3.先秦-越楚范围。史载:前355年,楚灭越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
4.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清末,几乎为县、州、郡、道、府治级行政设置。
(二)、海康文化,是历史遗迹文化:
1.红土地文化,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57处。
2.雷祖祠为国家级,三元塔为省级。
3.真武堂、韶山古戏台、东岭莫宅祠堂、唐代墓葬等4处为地市级。
4.雷州博物馆收藏文物数量档次,均居海南省县级博物馆之首。
5.改革以来,抢救了大批文化瑰宝。
6.以文物为依托,结合雷城自然景观,建西湖公园、三元塔公园和雷祖祠旅游区。
(三)、海康文化,是历史名人文化:
1.名吏文化
a.“九耳呈祥”-唐陈文玉(雷祖),先后任东雷刺史,太宗诏:“养晦数十年恶事非君,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
b.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的陈瑸,为官清廉,被誉为明清岭南三大清官之一,今台湾仍传“陈瑸放犯”。
c.乾隆年间进士、翰林编修--陈昌齐(字观楼),其“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哲言。
d.明、清之秀,仅雷州府辖下海康,出22名进士。
2.贤臣名将文化
a.两汉伏波将军路博德、马援衔命维护统一,师屯雷州庇护,雷人筑“伏波祠”。
b.唐名宦李邕、宋名臣寇准、李纲、胡铨、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伯雨、王岩叟等先后被贬到雷州或途次雷州,带来中原文化。
(四)、海康文化,是物质遗产文化:
a.“旧雷阳八景”:西湖翠拥、雁塔题名、一龙烟绕、万顷连云等。
b.新景:天成台、高山寺、宝林禅寺等。
c.三元古塔:极目良田,莽苍海涛,天水消块垒,天地造神工。
d.文天祥誉雷民“敬贤如师”---建:十贤祠、苏公亭、寇公亭、真武堂。
(五)、海康文化,是民俗歌剧文化:
a.元宵佳节,城乡飘色游。
b.阳春傩舞(走成伥)、散花舞(两古舞选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c.古朴雷州歌、三百年雷剧。
(六)、海康文化,是物产饮食文化:
香艳屿米、鲜帝鱼虾、莹雪白糖、圆浑南珠、壮硕牛羊、奇斗花卉、美岭南果,大块朵颐、回味悠久、雷州小吃---叶搭饼子、嘉岭白饼、乌石甜糟、英利烧猪、客路白切。
(七)、海康文化,是名家文化。
陈乔森(1835-1905),男,晚清书画家,“雷州才子”,人称“岭南才子”。原籍遂溪县,同治初,迁居雷州府。咸丰十一年(1861)中举人,任户部主事,官至中宪大夫。能书擅画,山水仿道济,颇有粗头乱服、苍莽自喜之致。尤善作芦蟹。至于花鸟人物,兴之所至,也不乏佳作。陈乔森做官后,毅然回乡,雷阳书院掌教30年。桃李盈门,夙志难酬,诗画自娱,留世有《海客诗文杂存》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