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和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黑龙江省延寿县中和镇中和镇位于小兴安岭支脉张广才岭西麓,延寿县城东南,尚志市、方正县、庆阳农场一市、二县、一场行政区域交接处。距县城65公里,镇域面积134平方公里,全镇辖中和村、先锋村、万江村、胜利村、崇和村、富荣村6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总人口2万,其中农业人口1.2万。现有耕地8.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为7万亩,林地面积10.4万亩,森林覆盖率20%,可养鱼水面为1000亩。中和镇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8,701万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乡镇企业产值6,356万元,本级财政收入163.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826元。中和镇是延寿县东南交通枢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还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投资环境。

中和镇的交通可谓四通八达。每天往返延寿县城班车20次;直达哈市6次;直达亚布力滑雪场8次;直通牡丹江市4次;直达方正县城3次。将于2004年8月1日竣工通车的延寿至中和三级硬化路面,给中和镇的交通事业将带来更大便利,拉近了中和镇与世界的距离,也必将促进中和镇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和镇商业区比较繁华。镇内有百货大楼、轻工商场、综合商场和农贸商场四个大型商场,每个商场容纳100多个摊位,服装、鞋帽、副食、轻工、家电、小百应有尽有。全镇小型食杂商店86个,饭店18个,舞厅、歌厅6个,社区服务站4个。

中和镇驻地,于1922年形成村落,始名大贵街,继称中和屯。因位于东亮珠河与驿马河汇流处,为“综合”之谐音。时为同宾县(今延寿县)第六区管辖。1929年划为中和镇。东北沦陷后,1934年设中和保,1938年改设中和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设置中和区。1949年10月,改为第五区,1955年复称中和区。1956年4月,撤区划乡,

设置中和乡等。1958年1月,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为中和乡。同年9月,改称中和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为中和乡。1985年5月,改为中和镇。全镇19个自然屯,吃上自来水有14个屯,自来水入户率达85%。

2000年,中和镇进行了农网改造,新建4千伏变电所一座,6.6万千伏高压线路16公里,保证了中和镇、庆阳农场及亚布力林业局所属的金星林场、双河林场、宝兴林场的生产生活用电。

1996年,中和镇电信局新上2万门程控电话,全镇6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都安装了电话,电话入户率90%,铺设了光缆,新建移动通讯接收塔3座,联通通讯塔1座,移动电话普及率达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农民可足不出户便可和世界沟通联系。

中和镇资源特别丰富。镇辖区四面被群山环绕,可谓是山青水碧,物产丰富。地理条件属山区小盆地,气候湿润温和,土地肥沃,水土资源丰富。全镇亮珠河、驿马河、先锋水库三大灌溉水系可灌溉50万亩良田。亮珠河、驿马河均属矿泉水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上游流程短,天然植被好,没有任何工矿企业,无污染 ,是生产无公害水稻不可多得的水资源。镇内有优质米生产基地7万亩,每年可生产优质水稻3500万公斤,稻草4500万公斤。

森林资源特别丰富。中和镇居住在亚布力林业局腹地,四周有广袤的森林,主要树种有:红松、白松、樟子松、曲柳、核桃秋、柞树、榆树、白桦、椴树等几十种。森林蓄积量3594579立方米。天然中草药齐全,主要有人参、灵芝、黄芪、平贝、三棵针、五味子、串地龙、党参、刺五加等上百种。蕴藏量3000万公斤。山野菜主要有薇菜、蕨菜、广东菜、猴腿等几十种,蕴藏量约在2000万公斤以上。同时有相当数量的黑木耳、元蘑、榛蘑、松蘑、猴头等十几种天然菌类食品。镇域内“七华里”主峰套环山海拔1008米,山上怪石嶙峋,古树参天。山下四季奔流不息的山泉,庆阳农场用此泉水生产出了享誉内外的达力山泉啤酒。每年来“七华里”度假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因此,中和镇是群山环绕,物产丰富,山青水碧,风景秀丽的山区小镇。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中草药加工生产基地及天然菜类和菌类生产基地。

中和镇优质米生产潜力大,开发前景看好。有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7万亩。全部使用自流灌溉,由于亮珠河、驿马河水属矿泉水质,内含多种人体必备的微量元素,加之上游流程短无污染,用亮珠河、驿马河水灌溉的水稻生态环境好,因此生产出大米米质好,米粒晶莹剔透,香味浓郁,米饭柔软,饭粒光亮,口感好,余饭不回生。自2000年以来,镇政府加大了优质米生产的力度,采用“二段式”移栽新技术生产,新米可提前上市一个月,每年中秋节前可上市,加之使用生物有机肥,并通过水稻根外补硒、补锌办法解决水稻含硒、含锌不足问题。如果说中和大米是盘中主食米,莫如说是天然食疗补品。目前,中和镇生产的优质米已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河北、山东等大城市,倍受青睐。

稻草加工价廉、经济实用。据实际调查,全镇平均产稻草4500 万公斤,如果把80%的稻草加工成稻草砖、纤维板、稻草酶,年利润可达几万至几千万元,因此,稻草加工是一项效益高又减少污染的切实可行产业。同时也是最低廉的养牛养羊饲料。

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生产,规模经营。中和镇野生中药材品种全、数量多,加之中和镇农民有种植平贝的经验,目前平贝种植面积260亩,年收入1,201万元。

建立畜禽良种及产品开发销售基地,使养殖业形成一定特色。可建万只鸡场,千头猪场,百头牛场,加快粮食转化利用,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全镇黄牛存栏1,500头,百头牛场一个。

2、湖南省宁远县中和镇中和镇位于宁远县境西部。东邻棉花坪瑶族乡、仁和镇、舜陵镇,南连天堂镇,西界道县、双牌县,北壤清水坪镇、柏家坪镇。镇政府驻中和圩,辖上街、下街、麻田、石珠坝、大桃园、兴隆坊、马鹿口、羊山头、白田、蟠龙井、木华山、泮潭、李家、坦坝、周家、枫木脚、陈家洞、新开、淌头、岭头、黄千二、四坊、犹壁、龚家、立脚、荒竹山、聂家、蒋家、谢家、邓家、西山、保和、新福祥、坝眼、罗卜源、排楼屋、冷水洞、永乐塘、杉木园、荒塘、断石桥、杉树脚、何家山、新屋里、谢罗塘、老屋里、慕投老村、慕投新村、黄坝头、新彰佳山、老彰佳山、宝峰、油榨屋、高子洞、井子口、茶子园、山林塘、和平、仁杏、大塘漯、上吴、下吴、白花源、西江源、杨柳田、白公殿、砠江67个村。

镇沿用中和圩自然地名。中和镇原属中和区,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时,由原中和乡、新开乡、保和乡、慕投乡合并而成,原国营白云山林场所属3个村,亦一并划归中和镇管辖。全镇总面积299.2平方公里,耕地2466.7公顷,17400户,67000人。境内四面环山,形成盆地,象一个巨大的天然溪宝,故称西洞,气候适宜,得凤仙桥水库灌溉之利,物产丰富,为全县粮食和木材主产区之一。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茶、生姜、大豆、山楂籽和红瓜子。

随着宁中公路油化工程竣工和五里沟路段的拓宽,交通条件显著改善。镇经济中商贸经济和乡镇企业占有较大比重。镇年国内生产总值20100万元,年财政收入380万元。境内有锑品冶炼厂、选矿厂、红砖厂、竹木加工厂等。设有中学6所,小学70所,医疗机构5个。主要古迹有杉木园等地的汉晋古墓群、宝峰村峦头岭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保和五里沟段,江水碧绿,青山倒影,清代建设的春水桥飞架两岸,如长虹般壮观,正在建设旅游景点。

3、贵州省三都县中和镇中和镇地处东经107°53′至107°59′,北纬25°45′至25°50′之间。驻地中寨海拔720米,距县城约27公里。境内周围环山,中间为狭长坝子,稻田多分布其间。主产水稻、小麦、包谷、大豆和辣椒。是农村贸易市场,逢卯、酉赶场。三荔公路穿境而过,有中学1所,小学9所,村民全是水族。1987年有1570余户,7580多人。总面积为77平方公里,耕地6842亩,其中稻田5729亩。辖10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63个村民组。中和村辖大寨、中寨、和寨、早歹4个自然村,姑引村辖姑引、上辉寨、下辉寨、新寨、上八猫、下八猫、朋顶7个自然村;庞寨村辖庞大寨、板郎、板新、抵刚、勇寨5个自然村;松寨村辖松寨、棒寨、郎寨、姑勇、姑街、雅界、梅下、立场、雅青、明寨、姑早、巴利12个自然村;务朝村辖务朝、的外、高朝、雅引、板鸭、甲丙、竹毫、干城、姑良、姑勇、姑其11个自然村;拉旦村辖拉旦、班来、大台、小台、水等、东摆6个自然村;姑播辖班狂、班董、班靠3个自然村;姑劳村辖务丙、班化、姑正、梅海、底归5个自然村;甲化村辖甲化、务九、姑仲、务班4个自然村;庙良村辖板庙、板良2个自然村。

4、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中和镇位于湖南省浏阳市东南部,距省会长沙110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90公里。1995年浏阳市撤区并乡时,由原中和乡和山枣潭乡合并为中和乡,1999年12月改为建制镇。全镇总面积152.55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7个行政村,人口2.16万。

所辖村有:长寿村 黄沙村 楼西村 小江口村 三元村 草坪村 西南村 坛前村 铜锣村 丁字村 云居山村 邓家湾村 雅山村 七级村 英佳村 金星村 旸谷村 涧山村 清溪村 河口村 金树村 枧头村 敏溪村。

中和镇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是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故乡,又是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境内有22万亩山林,其中生态公益林16万亩,建立了苍坊(耀邦故居所在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境内有钨、铜、钼、灰绿炭、花岗岩等矿产资源和胡耀邦故居、胡耀邦陈列馆、耀邦广场、胡氏宗祠、九峰寺、清风亭、文峰塔、七级飞来石、清江水库等旅游资源。

2006年以来,中和镇以“观念转化、环境美化、产业优化、旅游强化”为发展思路,提升改造传统花炮产业,大力开发旅游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几年来,投资3000多万元硬化了文苍公路、楼丁公路、环镇公路,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并大力发展电力、通讯、水利等事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境内有40家花炮企业,系浏阳的花炮主产区之一。有竹木旅游产品工艺厂、薇雅达食品厂等加工企业,有浙江客商投资兴建的天宝矿业公司,有全市药材种植面积最大的腾达贸易药材有限公司。全镇经济结构日趋合理,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87亿元,财政税收达1743万元。

中和镇作为耀邦同志的家乡,又是客家文化山区,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方兴未艾。近年来,中和镇不断加大旅游产业投入,致力于将耀邦家乡打造成集红色旅游、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与客家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圣地。同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转变发展观念,提供优惠政策,为中和的发展营造一种亲商护商爱商,谁投资、谁受益的良好招商引资环境。

5、黑龙江省青冈县中和镇青冈县中和镇位于青冈县西北部,距县城三十五公里处。地处明沈公路与青中公路的中心区域是周边4个乡(镇)的和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自1977年以来,先后被列为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畜牧业在全县列于首位,特色农业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是全县的瓜菜制和生产基地。

中和镇,中华民国初期,因“卜魁老道”、“安拜新道”均通过此地,相继出现了车店、饭馆和店铺。在划定街基时,请人从《中庸》一书中选出“中和”二字,取其“吉祥人和”之意,定名“中和街”。1927年将中和街改称中和镇,隶属第三区。东北沦陷后期,1939年设中和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第五区管辖。1955年5月,改称中和区。

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中和镇。1958年10月,成立中和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销中和公社,设置中和镇。

全镇面积139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78个自然屯,4个居民委,60多个企事国单位。全镇总户数4780户,人口25938人。 2000年该镇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十好”文明乡镇,截止到现在,该镇已连续三件被子评为县级“十好”文明乡镇标兵。截止在2003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5亿元,财政收入750万元,人均收入2600元。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林业、财政、党群、城建等多项工作荣获县级以上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中和镇的经济在新一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定会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的。

6、重庆市开县中和镇中和镇位于开县西部,处南河支流映阳河中游,面积89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中和场、三合场),16个村(鹤林、天星、黄鹰、白果、中和、护国、新义、升平、当阳、中峰、牌楼、子坪、白水、凤顶、袁坪、永农),总户数16263户,总人口611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15人。镇政府驻中和场鹤林街,距县城40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属低山岭谷,东南为中丘浅谷,河流两岸有少量冲积平坝。最高处凤顶村杉树垭口,海拔1120.5米;最低点当阳村映阳河边177米。出露有第四系新冲积、老冲积、侏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沙溪庙组5个地层;土壤以紫色土、灰棕紫色土、冲积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13.2~18.4℃,一月均温1.7~6.9℃,七月均温24.2~29.3℃;无霜期252~305天,常年降雨量1129~1360毫米。耕地面积2276公顷,水田1291公顷,已退耕还林467公顷。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菜为主,全年粮食总产量2万吨,特产有柑桔、蚕桑、花生、西瓜、慈竹、麻竹。工业以茧丝、竹编制品最有名,年产生丝80余吨,竹席20万床。农村输出市外劳务人员17500人,年收入8500万元。水利条件好,是三汇水库的主灌区,境内有水库5座,(小一型凤顶、小二型高家、护国、凤顶、牌楼),山平塘1680口,清水堰96条,保灌面积821公顷。

7、河南省获嘉县中和镇河南省获嘉县中和镇地处豫北平原,郑州、洛阳、新乡、焦作四城市的地理辐射中心。东北距获嘉县城9公里,北距中州铝厂生活区7公里。新(乡)洛(阳)公路、中(州铝厂)郑(州)公路、获嘉县花卉路在该镇交叉穿境而过,辖14个行政村,人口2.6万,总面积24.757平方公里。

中和镇历史悠久,自古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商贾云集,是获嘉县西南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4年该镇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中州名镇”;1996年被新乡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乡镇”称号;2000年4月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115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

中和镇与中州铝厂生活区、获嘉县城“三足鼎立”,被誉为获嘉县经济“金三角”。农业经济发达,90%的农业作业实行机械化,农作物以优质强筋小麦、玉米、棉花、优质水稻为主。有大官庄万头猪专业村,小官庄10万只蛋鸡专业村,三刘庄蔬菜种植专业村,北街食用菌种植专业村和5万头无公害猪生产基地——鑫旺养殖公司。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化工、橡胶、纺织、造纸、包装、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商业服务等13个行业,10多个系列,30多个品种的生产经营格局,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

中和镇商贸繁荣,有中和集贸市场,中北果品批发市场,建材市场和农机市场四个专业市场。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二至二十六举行大型物资交流大会,吸引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河北等10个省、市和本省其他地区的客商,市场辐射获嘉、武陟、修武三县近20个乡镇,年商品成交额可达1.3亿元以上。

中和镇各种职能部门齐全,社会服务功能完善。拥有粮食、金融、工商、税务、公安、电力、计量、邮政、电讯、卫生、教育等部门,现有高中1所,初中5所,小学14所,幼儿园19个。

中和镇以小城镇建设为主线,带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环紧扣,按照市场、工贸小区、小城镇建设三曲同唱的总体发展思路,着力构筑小城镇建设新体系,走出一条以工业为主,以商贸和畜牧业为两翼的辐射带动型小城镇发展之路。

中和镇聘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专家,完成了约7平方公里的1:1000地形测绘;聘请河南省工业规划设计院专家,完成了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聘请焦作市工业设计院专家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通过了市、县专家评审。镇区建设在整体布局上突出了“一区”“两纵四横”的规划格局,构筑小城镇大框架。“一区”即长1500米,占地15.04万平方米的工贸小区;“两纵”即长3000米的“中州路”和长5000米的“幸福路”;“四横”即东西向的中兴一路、中兴二路、中兴三路和中兴四路。[1]

8、重庆市秀山县中和镇中和镇位于秀山自治县中部,属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级党政机关所在地。全镇面积86.75平方公里,辖11个社区居委66个居民小组和15个村委114个村民小组,共2.2万户8.3万人,农业人口4.4万人,农村劳动力2.8万人。有耕地面积24989亩,其中田20806亩,土4183亩,境内有全县最大的两条河流——梅江河、平江河穿境而过,其中梅江河是县城用水的主要来源;还有大小水库4座,山坪塘29口,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全镇现有森林3.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0.5%。

中和镇交通便利,国道319线与326线交汇于此,随着渝怀铁路的通车运营和渝湘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县城作为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中心城镇的地位将日益突出。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有各类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园区,如花灯寨、花果山、迎凤山庄等;还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点:“凤凰展翅”“乌杨过江”“水现莲花”等;北郊新齐森林公园,更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新建的凤凰山传灯寺,梵音绕梁,香火日盛;气势雄伟的花灯广场,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在县城中心;渝秀大道、迎宾大道、安置小区、留金广场、丽都广场、民营经济示范一条街、边贸市场正在成为市政建设的新景点;保护较好的竹山森林、绕城而过的梅江河更是尚待开发的旅游宝地。

9、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和镇中和镇位于梅河口市的西南,东与红梅镇接壤,西与山城镇毗邻,面积64.14平方公里,全镇有11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14700多口人,3680多户,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水田1.59万亩。中和镇交通方便,水泥路贯通东西,位于国道202线的南侧,镇内四通八达。资源丰富,地下蓄藏着近千万吨的煤炭,现有6个小煤矿,年产原煤30万吨。水资源丰富,海龙水库南干渠横跨中和七个村,镇内还有两个小I型水库,刘卜水库、金厂水库,年蓄水量分别在350万立方米和140万立方米。镇内有4个红砖厂,年生产优质红砖3200万块,中和镇是全市产粮大镇,也是全市优质米生产基地,年产优质米10000多吨。镇内地下水位高,水质好。

10、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

镇情概述

中和镇位于资阳市雁江区东北部,居东经104°45' 49" --104°53' 08",北纬30°03' 17" --30°13' 31″之间,平均海拔445米,其东、南、北面分别与雁江区的丹山镇、东峰镇、清水乡、宝台镇、保和镇接壤,东北部与乐至县的中天镇毗邻。幅员面积12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77222亩(以下数据均以2005年统计数据为准),其中田24500亩,土52722亩,占雁江区22个乡镇中的第二位,系雁江区第二大农业镇。307县道(板永路)自西向东穿境而过,乡道贯穿南北。镇区距资阳市区27公里。镇区内有街道8条,辖居委一个,镇人民政府驻中和街。农村辖中和、铜锣、大圣、白云、广德、鱼水、飞山、狮马、青龙、罗家、红光、干沟、巨善、雷庙、金马、龙嘴、清凉、三清、瓦盖、方家、凉风、明月、罗汉、高字、龙虎25个村,451个组。该镇有人口56931人,其中藏族9人,彝族6人,傈僳族1人,佤族1人,布衣族1人,傣族3人,苗族2人,纳西族2人,非农人口2936人。

中和历史悠久,唐属丹山县,宋隶磐石县,明归资阳县北乡,1743年(清乾隆八年)移宝台寺香馆建中和场,1747年呈准开市,1909年置中和乡(宣统元年);民国时期属九区,辖保和场、中和场、太和场、人和场、裕通场,区公所驻地保和场;解放初期属二区管辖,区公所驻地丹山镇。土改时期改为第四区,辖中和、金星、太和、添福、凉风、永泰、复兴、吉祥、迎龙、光明、真武、龙潭、方家、干沟、大同、高字、胜利17镇乡,区公所驻地中和场;合作化时期设保和区,中和、高字、凉风隶属保和管辖;干沟、龙潭、太和隶属丹山管辖。1961年10月,从保和区分出中和、凉风公社,丹山区分出干沟、太和、龙潭公社,临江区分出大洪公社,增设中和区,区公所驻地中和场。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原属中和区管辖的太和、中和、凉风、龙潭四镇乡合并建立中和镇,镇人民政府驻地中和场。

解放初,只有一条老街,约300余米长,石板镶嵌,街道狭窄。改革开放以来场镇建设发展较快,特别是撤区建镇以来,场镇建设突飞猛进。水泥浇铸的板永路由西向东贯穿镇域全境,竹太路、中大路横跨镇域南北,全镇通村公路纵横交错,以镇区为中心,向西可通往区内老君镇、保和镇、资阳城区;向东可通往区内丹山镇、回龙乡、新场乡和东至县石湍镇、通旅镇等;向南可通往区内东峰、小院、堪加和资中县骏马镇等;北可通乐至中天镇等,公路宽阔,四通八达。先后修建了1000米长的方碧路水泥街道(为板永路的组成部分)、建横街,修建了育英桥、林江桥,引资1000万元修建的20000平方米的综合商贸市场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成为丹山、中和、保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新近浇踌完工的林江路水泥大街与原有的方碧路水泥大街纵横交错,投资80万元完成了三级客运站的建设,增设了移动和联通机站各一处。在镇上,小灵通也能使用,信号很好。

镇区面积迅速扩大到1.5平方公里,有街道8条,场镇可容纳人口8000余人;计划2000万元的老街改造.正在规划中。

特色产业

解放初,只有一家铁器社、一家木器社、酿造小作坊一家、豆油生产作坊一家,缝纫社一家。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较快,大小企业(含小作坊)986个,其中工业企业161个。主要以建材、酿造、铸造、粮油、食品加工为龙头,尤以酿造业最为发达。2005年该镇企业总产值8397万元。重点企业有资阳市中和校办砖厂、资阳市中和酿造厂、四川省露乐矿泉水公司、中和预制构件厂、资阳市玉林食品有限公司、中和国灿酿造厂、千年好公司等,成为区政府规划的河东片区工业重镇。

中和地处雁江区丹山、中和、保和三镇的腹心地带,成为该地区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四方客商云集,场镇吞吐量较大,除日用百货外,以水果、海椒、榨菜、中和醋和“中和”锄头等生产资料为主。

1、中和醋 、榨菜

中和素以“酿造之乡”著称。早在成立供销社时,酿造业就已产生,当时主要生产醋、豆瓣、酱油,品种少,企业形式是单一的集体制。随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壮大,目前大小酿造企业十余家,其中股份制企业两家,年产值达800万元3家,产品由原来的3种发展到现在的“中和醋”、“四川泡菜”、“四川榨菜”、“四川泡椒”、“红油豆瓣”、“资阳泡姜”等二十多个系列产品。1994年“中和”牌中和醋被上级命名为“传统名特食品”,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南京、天津、湖北等省内外十多个大中小城市。

2007年政府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鼓动中和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和浙江余姚相思达菜业有限公司合资经营,于5月25日在西博会上正式协议,由相思达投资5000万元,对榨菜和中和醋进行深加工并扩大规模生产,一期工程现已投资1000万元,“老板牌”中华榨菜拉丝切片无菌真空包装生产线已于6月正式投入试生产。国灿食品厂、中和醋业、玉林食品等全镇主要食品工业企业正在进行扩建、完成资产投资480万元。

2、“露乐”矿泉水

中和气候温和,雨量偏少,日照充足。自然特种矿产资源“露乐”矿泉水经国家地质部鉴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天然矿泉水》<GB8537-8>标准,水质为锶、偏硅酸钙、镁型优质矿泉水,全市独一无二,甘甜可口,闻名省内外,龙潭、干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地下水源。

此外有遍布全镇的石料和云母等地下矿产。

社会事业

中和镇素有“教育之乡”之称。镇内有区级中学1所,镇级初中3所、小学12所,有教职员工400余人,学生7300余人,适龄儿童升学率99.9%。不管是高中,还是初中、小学,教师教学严谨,学生学习认真,教学风气纯正,特别是中和中学,多年来高考一直位居全区前茅:2000年——2005年,高考升学上线人数连续六年居全区普通中学第一名,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219人,名列全区同类中学第一名,中考成绩A类1、2等上线114人,占参考生人数的52.8%,A类上线184人,居全区第一。是镇内外学生及家长选择学习的重点学校。此外有医疗机构32个,医务人员102人,每1000人拥有1.79个医务人员;有床位135张,每1000人拥有2.37个床位。有文化站、电影院、广播电视站、通讯服务站。

经济建设

农作物主要以粮、油、果、菜为主,其中榨菜和海椒最为突出,建立了以青龙、铜锣、鱼水、明月、中和等村为主的10000亩的榨菜基地和以中和、飞山、鱼水、白云、铜锣、白云等村为主的7000亩海椒基地;实现产值450万元。建立了以白云、高字为中心的5000亩椪柑基地。预计产值1000万元。建立以龙嘴、方家等村的 2000亩枇杷基地,实现产值1000万元。还建设以白云、方家等村为主的1000亩中药材基地。完成了水稻“大三围”栽培技术,推广5000余亩,在罗汉村成功举办雁江区和四川省水稻“大三围”栽培培训会、党委书记杨杰代表中和镇作了经验介绍。

2007年开始建立“麦玉苕豆”复种模式试验基地,大胆引进大豆新品种“华夏二号”,增产效果突出。

养殖业以生猪为龙头,2005年出栏肥猪86372头左右,畜牧产值45319118元;粮食总产量39236吨,农、林、枚、渔业总产值8163万元。已初步规划了生猪“六方合作”整体推进村2个。

旅游景点

1、罗汉洞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罗汉洞

罗汉洞又叫罗汉寺,以前是个山寨。位于中和镇罗汉村,始建于宋末元初,曾有“蜀之名洞”的称誉。古今流传,吸引了不少游人。庙内的字库塔上有光绪时一首七律诗。罗汉洞悬岩上有瀑布,泉下有洞深遂,冬暖、夏凉,有石桌石凳,可容1000余人;洞内雕有罗汉塑像数十尊;有1462年铁钟,1592年重修碑记,石仿上刻有“蜀资名洞”四字,1806年培修廊庙。传说大洞里有一小洞,放一只鸭进去,能从几十公里外的简阳走出来。现在已经找不到小洞的入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寺庙破坏严重,许多塑像残首断臂,庙内文物散失,令人惋惜。好在近年有游僧到此化缘兴寺,重建庙宇,添置设备。每到初一十五,佛事活动渐渐兴盛起来。罗汉洞一直是当地百姓一个焚香拜佛的好地方,也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2、花溪谷

花溪谷发源于中江县,流经金堂、简阳,在雁江区保和镇宴家坝两河口汇入沱江。全长136.54公里,雁江区境内河道长34.4公里,已发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多处.距离资阳城区27公里,花溪谷和平桥至白龙湖段2公里左右路段风景幽雅,景点相对集中,位于雁江区保和、中和、老君等镇乡,流域面积199.4平方公里,谷内幽谷狭窄,重岩叠嶂奇山异峰,各种动植物品种多,天然植被好,自然、人文景点多,夏天激流翻滚响水滩,春、秋、冬溪水清澈透明,小鱼成群,并有鸟类在深谷啼鸣,沿岸奇坡异石,峭壁似画,湖面平静,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秀丽景观。

从保和镇两河口到老君镇双河桥,是花溪河下游地区,这一段河面宽阔,河水平静,两岸绿树成荫,翠竹掩映,清澈的溪水倒映着两岸,形成“山在水中,舟在山上”的奇特景观。

从保和镇钓鱼村踏水桥经和平桥到中和镇罗家村三河口,这一段景色是花溪的精华,青山绿水用在这里一点也不夸张。两岸山上是通过国家林业部验收的长江上游防护林,秋天的林中,红黄绿叶交相辉映,五彩斑斓,可与九寨秋色比美。过了三河口,河床陡然狭窄,宽不过十几米,河水深不可测,三四十米长,十多米宽的巨石随处可见,横卧在河道两侧,犬牙交错,小舟也无法行驶。两岸山势险峻,林木茂密,山高两三百米形成四千多米长的花溪怪异景观。

3、白云寺

白云寺(白云村境内),在光明山顶,1711年修。山脚下的花溪谷幽深狭长,两岸繁花似锦,终年溪水淙淙;谷内有“三河口”、“龙颈湾大瀑布”和“响水滩”、“白龙湖”。二十世纪,作家邵之南生于镇西凉风乡鸡鸣山下,相传陈子昂为资阳土主神,魂飘过此,鸡鹤齐鸣,故有鸡鸣山、鹤鸣山之说。[2]

11、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一、概况:中和镇所辖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48亩。其中水田13041亩,旱田3698亩,余为坡地,均有水利灌溉。总人口30580人,非农业人口3708人,占本镇人口的12.1%。

二、地理气候:位于本市西北部,距市中心那大镇4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0′、北纬19°44′。南部是平原,东北部是丘陵,平均海拔22米,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23℃, 一月份平均气温17.8℃, 七月份平均气温28.8℃,

三、经济文化:农业以水稻为主,其次是花生、甘蔗、番薯和豆类。亩产粮食250斤左右,总产1000万斤左右。镇上有花生研究所,镇农机站、副食品厂、洒厂、建筑队、水电站和林场等企业。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5所,农村教学点9个,适龄儿童入学率95%。医疗卫生方面,有农村医疗所11间,镇卫生院1间。中和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名胜古迹多。有东坡书院、古城墙、桄榔庵遗址、州衙门遗址、丽泽书院遗址、宁济庙等。

四、历史沿革:中和镇,汉朝建墟,称高坡。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儋耳郡改为儋州,州治迁至高坡,即今中和镇,宋元清因之。公元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儋州设32里,“州城”为“中和里”。1912年(民国元年),儋州改为儋县,中和里为儋县县治。1925年(民国14年)县治迁徙敦教坡,即今新州镇。从公元622年至本世纪20年代初该镇一直作为儋州州治和儋县县治之所在地,历时1300年之久。1934年至解放前夕,皆属儋县第一区。1958年划属新州公社,1964年从新州公社划分出中和公社;1983年,公社改为区;1987年改区为镇。

12、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中和镇一、简介

中和一九八八年建乡,二00六年撤乡设镇。该镇位于盐津县城西部,地处东经103°58′17″~104°13′48″,北纬27°12′6″~27°24′36″之间,东与盐井镇接壤,南与豆沙关相邻,西与大关县木杆镇连接,北与普洱镇毗邻。境内大雪槽2263米,属全县最高峰,最低海拔(对口溪)387米。镇政府驻地在上清河南岸中和场,距县城36公里.海拔568米,年均气温16.9℃,境内主要山脉有大雪槽、大宝顶、二宝顶、画匠岩、梯子岩、大佛山、刺楸坪、陇布山等山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主要河流有上清河、槽溪河、长河坝、干溪口、两岔河;上清河纵贯南北,由普洱汇入大关河,全长32公里,常年流量8立方米/秒。全镇总面积239.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676公顷,其中水田294公顷,高速公路征地1126.47亩,有森林面积160000亩,森林覆盖率为44.5%。

镇辖中和、赵溪、中堡、天宁、大浩、艾田、核桃7个村民委员会283个村民小组,艾田居民委员会2个居民小组,全镇总户数8000户,其中非农业户584户,总人口35300人,其中女性16860人,非农业人口1160人,少数民族人口28户157人。全镇有9个党总支,有50个党支部,有党员961名,其中:女党员120名,大专及以上文化的党员有39名,中专党员76名,高中党员154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党员692名,少数民族党员4名。全镇有中小学校50所,其中:中学两所,完小17所,1师1校21所,在校学生6469人,入学率为98.9%,有教师322人,其中代课教师124人。

2007年全镇总产值9850万元。其中:(1)、农业总产值:4538万元,粮食产量8635吨。(2)、畜牧业总产值2830万元。①大牲畜出栏152头;②生猪出栏24006头;③羊出栏1570只。④家禽出栏35498只。(3)、劳务输出7500个,1875万元。财政收入24万元,财政支出478万元。人均纯收入1353元,人均有粮259公斤,人均住房面积30m2,电视广播覆盖率为25%以上。全镇有相对贫困人口2200户10826人,绝对贫困人口1195户4760人。

二、资源

中和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盛产玉米、稻谷、薯类、小麦、豆、荞子等,适宜种甘蔗、花生、油菜、土烟、磨芋等作物,茶叶、竹笋、竹材、五倍子、天麻等遍及高山及二半山,矿产资源有煤、铁、铜、石灰石、石英沙等。旅游业、山羊养殖和筇竹笋加工等特色产业有广阔的开发价值。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水麻高速路贯穿全镇15.3公里,并建有高速公路出口、监测区、服务区。中普公路17公里连接普洱,沱中公路26公里从中和经艾田集镇到达县城,连接大关县木杆镇的中木公路14公里修建已经完成,村级公路维修和改造基本完成。中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是创业的富地,投资的天堂。

13、四川省岳池县中和镇一、简介

中和镇原名黎梓卫,镇境位于岳池县东南部,与华蓥市明月镇、岳池县临溪镇、伏龙镇、罗渡镇、广安区化龙乡接壤,黎梓卫社区又座落于渠江河畔,水陆交通发达,曾经是水上重镇。该镇下縖祝垭村、山陵湾村、羊头坝村等21个村。

二、经济

中和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盛产玉米、稻谷、薯类、小麦、豆、荞子等,适宜种甘蔗、花生、油菜、土烟、磨芋等作物,茶叶、竹笋、竹材、五倍子、天麻等且中和盛产柚子、柑桔等农副产品,特色产品有中和陈醋和板鸭,特色小吃有中和豆花。其中陈醋极有特色,远销各地。

三、教育

中和的教育,以中和职中和中和小学为主,还有渠河一小,渠河二小等小学。

四、历史古迹

“双枪老太婆”陈联诗夫妇墓。

“双枪老太婆”陈联诗夫妇墓,其墓地坐落在岳池县中和镇城边的一个高高的山顶上,背倚巍巍华蓥山,面向滔滔渠江水。岳池县政府和重庆市文联为双枪老太婆夫妇修建了合葬墓,墓碑上刻着“廖玉壁烈士、陈联诗同志之墓”。墓地后面还立着两排石碑,上面刻载着他们的革命誓词和著作。当日虽大雨倾盆,但来此悼念的人们仍络绎不绝。也许是人们都太熟悉《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传奇故事,因此才对这一艺术形象的原形陈联诗充满着由衷的敬意。陈联诗和她的丈夫廖玉壁烈士就长眠在他们故乡的土地里,他们俯瞰着宽阔的双枪湖,朝夕相伴着浩浩的渠江水,朝沐清风、暮浴落霞,流芳千古。

陈联诗(1900~1960),又名陈玉屏,1900年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中和乡一个书香世家(母系和父系都是明清时期出过翰林的大家族),岳池县女师毕业,1923年与共产党员廖玉璧结婚,并一同去南京就读于东南大学,读书时参与“五卅运动”。大学毕业后,回乡组织华蓥山武装起义。华莹山武装起义参与者(经多方查实当时起义游击队中没有女性,故推测并为直接参加战斗)。一九二六年,我党正是幼年时期,对于武装斗争还处于摸索阶段,接受了马列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廖玉壁毅然接受了党组织的派遣;带着妻子陈联诗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川北华蓥山下的岳池县。他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一揽当地的民团武装大权,和同志们一起抓住群众和中小地主痛恨反动军阀的心理,参与了以抗丁抗粮、地方自治为旗帜的“川北民军”起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我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在极其险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二十多年游击战争,这在四川和全国都是罕见的。1935年2月23日和丈夫廖玉璧(华蓥山游击队主要领导人)双双被四川军阀杨森逮捕,廖玉璧英勇就义。出狱后,带着孩子闹革命,步丈夫的足迹,任川东北临工委赤卫队三支队支队长,转战于岳池、武胜、合川、营山、大竹、渠县、西充和垫江八县的深山老林。她领导的由四十多人组成的双枪队,左右开弓,出奇制胜,使敌人闻风丧胆,因此“双枪老太婆”的赫赫威名,就这样传遍了西南各省。抗战开始国共二次合作,被调做统战工作。

重庆解放后,被分配到重庆市妇联工作,任生产部副部长。她任重庆市妇联生产部副部长期间,因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和一批老党员一起被强行“劝退出党”。从妇联出来之后,被派到小南海金戒山劳动教养院工作。一年以后,她当选为人大代表。以后,由当时的西南文联副主席邵子南同志奔走呼吁,被调到了重庆市文联。她又拿起了放下多年的画笔,成为一名专业画家。她以画花鸟和仕女见长,尤其擅长画蝴蝶。她画的“百蝶图”等曾参加全国美展,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1960年7月21日,陈联诗让人代她写下了最后一份“入党申请书”,即第42份入党申请书。第二天,她在安静的蝉鸣中,乘鹤远去。1982年8月16日,《重庆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一篇重要文章中郑重宣布:为地下党老党员陈联诗同志平反,并恢复党籍。此时离她“退党”的时间,整整30年零两个月。

刘兰芳评书版的《双枪老太婆》就是以她为原型。

14、四川省双流县中和镇中和镇位于成都市城南新区,辖4个社区、3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9.2平房公里,人口3.8万人;区位优势突出,是成都市主城区近期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成都核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毗邻成都高新区和锦江区,背靠华阳卫星城,是省级试点小城镇、成都市重点镇。

中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市特设文化之乡,正创建省级先进文化乡镇,竞技龙、女子连萧、威风锣鼓享誉川内外。是市级教育强镇,建成国家级职业中学1所、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市级义务教育示范校1所。拥有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1个。市区5条公交线路直达中和,方便市民出行。

15、云南省永仁县中和镇中和镇位于永仁县城西部,距县城56公里,东与猛虎乡、维的乡为邻,南与宜就、大姚县相连,西与大姚县桂花镇接壤,北与永兴乡毗邻。境内山高、坡陡、箐深,平均海拔2155米,年平均气温17.度,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全镇共有国土面积424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总人口11959人,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素有“三溪交汇地,茶马古驿道,夏氏古故居,彝族刺绣、彝族戏剧、赛装节诞生地,《梅葛》故地”之美誉。境内居住着彝、汉、傣、壮、傈僳等民族,各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有赛装节、火把节、泼水节、插秧节、杀猪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中和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随乐而歌,随歌而舞,火把舞、芦笙舞、跌脚舞,舞姿翩翩、婀娜多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