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世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物介绍叶世斌(1958— ),安徽天长市人。现任天长市国土局局长。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诗人协会(WCP)会员,安徽大学兼职教授,滁州学院客坐教授。

1982年初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分校中文系,文学学士。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1990年入鲁迅文学院进修。先后从事过多种职业,现在安徽省天长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工作。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诗人协会(WCP)会员,安徽大学兼职教授,滁州学院客座教授。

自1982年至今,已在世界各国百余种报刊发表大量诗歌、小说。2007年9月,获IPTRC荣誉文学博士称号,同时,获希腊国际作家艺术家协会颁发的“国际文化-文学-艺术奖”。2008年初,获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文学奖”。

诗作《我们都从故居的石阶上走来》、《仰望屋梁》、《那时秋天被雁群抬得多高》,分别入选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诸多作品被译成英语、法语、日语、德语、俄语、希腊语、罗马尼亚语、葡萄牙语、瑞典语等多种外文,并被收入数十种重要选本。诗集《倾听与言说》被有关学者列为“90年代汉诗最重要的诗集之一”;诗集《在途中》,曾被有关专家称之为 “一部令人敬畏的作品”和“新世纪中国象征主义、存在主义的代表诗集”。主要作品有:诗集《门神》、《倾听与言说》、《在途中》、《叶世斌诗选》(汉英对照)、《叶世斌诗选》(法文版),小说集《你走不出你的鞋子》。

2008年8月8日出刊的《世界诗人》杂志(国际诗歌翻译研究中心主办)刊载了张智等3人的《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一封推荐函》,该推荐函称:“我们非常荣幸地向贵评审委员会推荐来自中国的叶世斌先生。”“我们毫不犹豫地推荐叶世斌先生角逐诺贝尔文学奖。”众多媒体刊文,认为这是一起炒作事件。

作品曾出版诗集《门神》、《倾听与言说》、《在途中》;

小说集《你走不出你的鞋子》 。200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叶世斌文集》共4卷。诗集《倾听与言说》被有关评论家列为“90年代汉诗重要诗集”之一,作品多被选入各种诗歌读本,部分诗作被译成英文。

诗集《在途中》出版后,部分作品先后被《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中国当代诗歌》、《中国2006年诗歌精选》、《2006中国最佳诗歌》、《2006年中国诗歌年选》等书刊选载。

诸多评论家和学者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海南日报》、《大众阅读报》、《中国诗人》、《诗歌报月刊》、《诗歌月刊》、《东岳论丛》、《文艺百家》、《华夏文坛》、《清明》等报刊撰写专题评论和研究文章,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有的专家将该书称之为“诗歌艺术的大道”和“一部令人敬畏的作品”。

艺术风格叶世斌先生的诗集《在途中》深沉地咏唱着人生体验,属于一部令人敬畏的作品。令人敬畏之处,在于诗人深刻揭示了命运的轨迹,在起伏顿挫之间挥洒喜怒哀乐,让诗意升华为心灵之歌和性灵之舞……叶世斌先生面对人生中种种喜怒悲欢,默默领悟生命的大道,于是逐渐把握了20世纪人文精神的精微奥妙。

所谓20世纪人文精神,乃是反思两次世界大战所形成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主要包括文化上从东西对峙到相互关注,价值上从科学主义到人本主义,思维上从实证论到系统论,态度上从形而上学到辩证法,尤其是推崇立足于文化交流的精神多样性,强调地球村居民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在精神上追求体现世界大同的诗性精神。诗人的体验,因此而获得了普遍性和深刻性。

在这个意义上,走向人世间就是走向诗的境界,而诗意动人到了极致,也就贴近了敬畏的境界。叶世斌先生诗歌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诗人独到而深切地表现了上述的诗性精神。

叶世斌的诗有一种异样的沉重。所谓异样并不是指表现苦难生活,而是说他的诗中意象突兀峻切和光谱厚重冷调所体现出的心灵坡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