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吕(生卒年未详),字仲行。安徽宿州人,南宋建炎年间迁居浙江嘉兴。孝宗乾道五年(1169)进士,六年,授秘书省正字,除右正言。时张说依仗皇戚,擢用至签书枢密院事,气势显赫。王希吕与侍御史李衡交章劾之,宋孝宗怀疑王希吕与李衡合党邀名,加以斥责。后改授宫观。王希吕以正直知名远近,与翰林周必大等合称为“四贤”。淳熙二年(1175),除吏部员外郎,改起居郎,兼中书舍人。淳熙四年(一一七七),随后到江淮前线要地任庐州知州兼安抚使(《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九),在庐州修筑城墙,加强防守,并安置散兵流勇,百姓得到保护。以政绩显著加直宝文阁,加江西转运副使。淳熙五年召为起居郎,除中书舍人兼修玉牒官,迁侍讲、给事中(同上书职官六之七○)。转兵部尚书,改吏部尚书兼侍读(同上书选举一之一九)。又除端明殿学士,九年,出知绍兴府。十三年,知平江府(《吴郡志》卷一一)。十四年,由知太平州放罢【因直言而罢官】(《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四七)。《宋史》卷三八八有传。今录诗十三首。王希吕性格刚直,遇事不计利害,虽冒犯皇帝也毫不退却。又为官清廉,不置家产屋舍,罢官后回嘉兴,寓于寺庙,后由朝廷赐造住宅,乡人称其所居的地方为“听履坊”(今嘉兴城区斜西街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