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蛇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东方脆蛇蜥(Ophisaurus ventralis)

中文学名:脆蛇蜥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蛇蜥科

中文属名:脆蛇蜥属

中文俗名:金蛇、金星地鳝、碎蛇、蜥蛇

拉丁文名:Ophisaurus harti

英文名:Hart's glass lizard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Boulenger,1899

物种信息:四肢退化,通身细长如蛇。全长500mm左右,尾长占全长的3/5以上。耳孔较鼻孔为小;有活动眼睑;吻背鼻鳞与单枚前额鳞(额鼻鳞)间有2枚小鳞。体侧各有一纵行浅沟,左右纵沟间上方有背鳞16-18纵行,明显起棱;下方有腹鳞10纵行,平滑。背面棕褐色,雄性背面有闪金属光泽的翡翠色短横斑或点斑;腹面黄白色,有的尾下散有棕色点斑。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多数省(区)以及台湾。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在四川西南部多见于海拔800~1 500mm的山区,常栖于土质疏松、湿度不大的农耕地及其附近。平时潜伏于洞穴内或松软土中,多于晴天外出活动,觅食蚯蚓及昆虫。人工饲养下,观察到五龄以上才开始交配产卵,交配时间为5月中旬到6月中旬。7~9月产卵4~14枚于枯叶堆下浅洼中,卵乳白色,彼此粘连或分散,雌蜥有不定期盘卷卵堆上的习性;若将卵移开,雌蜥会以头将移开的卵用头顶回"巢"中。当气温在17°~18℃,约30~40天可孵出仔蜥,全长30~40mm。濒危信息:⒈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亦作glass lizard。

蜴蜥亚目(Sauria)蛇蜥科(Anguidae)蛇蜥属(Ophisaurus)的爬虫类。因尾易断而得名。东方脆蛇蜥(O. ventralis)产于北美洲东南部,体长约105公分(41吋),无足。与蛇不同的特征是有耳,眼睑可活动,上、下腭可扩大,背、腹鳞片大小相同;外貌似细长脆蛇蜥(O. attenuatus),不同的是东方脆蛇蜥腹部两侧各有一条宽的条纹,而细长脆蛇蜥腹部两侧则各有一条窄的黑线条斑。两种皆生活在松土、落叶和草丛中或是石头下面。另一种O. apodus分布在欧洲东南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区,体长约120公分(47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