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区域概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1]位于杭城西北部,南邻蒋村商住区,东接拱墅区祥符镇,西北与余杭区良渚、仓前等乡镇接壤。辖区面积37.93平方公里,近1700公顷耕地,属河海沉积平原。辖18个社区、6个行政村:庙前街、厚诚桥、大港桥、南阳坝、荡王头、杨家桥、五里塘、虾龙圩、水月、望月、兰里、三坝、罗家村、蒋家土斗、陆板桥、吉鸿、政苑;塘河、双桥、五幸、绕城、山联、华联,常住人口6.3万人,外来人口5万余人。属西湖区最大的乡镇。是浙江省首批村镇建设现代化示范镇,杭州市文明乡镇、卫生城镇。
三墩镇是杭城西北的中心城镇,距市中心武林广场5.5公里,104国道和绕城公路沿镇而过。杭长铁路东西贯穿,设有三墩火车站。镇主干道杭三路同市区文华路、文苑路连接,北与祥三路连接。镇内有连接京杭大运河的余杭塘河,可通100吨级船只。市公交车333路和303路直通三墩。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三墩镇是“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湖区经济最活跃、最具发展前景的乡镇。浙大紫金港校区、华东医疗中心项目、省经济适用房塘北区块和西湖科技经济区块均在该镇境内。[2]
社会发展
2000年以来,三墩镇充分抓住发展契机,以加快和谐杭州示范区和品质三墩建设为目标,大力发展“三大经济”,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迈上科学发展轨道。2007年,全镇财政总收入达到2.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636元。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先后获得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杭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佳乡镇、杭州市平安乡镇、杭州市文化示范乡镇、杭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杭州市生态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三墩镇自然景色宜人,有“墩上花木丛生,墩下河水相连,河上石桥相接,居住四季宜人”之称。三墩建镇始于南宋前,清代以来商业手工业就初具规模,素有"小上海"之称。三墩元宵灯会历史悠久,诸多的花灯中以龙灯气魄最大,狮子灯最活跃,拳灯最威武,花灯文雅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镇名由来
三墩又名杉墩、珊墩、古称兰里,自古以来有鱼米之乡、瓜果之地之称,因境内有文星墩、灯彩墩、水月墩三个较大的水上土墩而得名三墩。
三墩是个水乡古镇,三墩之水源于天目山脉,传说唐贞观年间(公元627年)尉迟恭率部驻三墩疏浚苕溪支流,兴修水利,以杉木为浮桥相互联接,始称杉墩。
历史沿革
三墩镇历史悠久,据传春秋战国(经公元前221年)孔子的学生荀子,到过三墩,并亲手沿河栽种兰花,为民间做过好事,为纪念他故称兰里。咸丰年间,太平军首领李秀成骑马至三墩,太平军发给钱塘李大明、柴大妹俩婚姻登记证书,实行婚姻自主,此证现由浙江博物馆收藏。
建镇始于南宋前,民国19年(1930)实行地方自治制,属杭县。1949年5月3日解放,同年8月成立三墩镇人民政府,1958年杭县撤销,属杭州市三墩区,同年置三墩公社,镇境域为三墩管理区,1959年,属杭州市拱墅联社,1960年属杭州市钱塘联社,1961年恢复三墩镇,属余杭县,1985年西行乡并入,1992年双桥乡并入,1996年5月9日三墩镇由余杭市划归杭州市西湖区管辖。
民俗风情
一方风情——元宵灯会
三墩元宵灯会历史悠久,正月十五这天最为热闹。民间都以行业店辅为单位制作各式彩灯,入夜上街游行。街道两旁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欢度元宵佳节。各种彩灯争奇斗艳,其中以龙灯气魄最大,狮子灯最活跃,拳灯最威武,花灯则文雅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1998年元宵节,三墩镇后马路热热闹闹,有250名人员组成的舞龙队,虎头娃娃队、腰鼓队、秧歌队、农民管乐队,彩旗队伍踩街,一公里长街挂着近千只彩灯、宫灯、蝴蝶灯等,万人争相观看。
大事记
1988年,建成可容纳880位观众的三墩电影院;1991年,建起兰里公园;1993年,被列为优先开发的“三沿”乡镇之一,规划出3.5平方公里为工业区;1993年11月~1996年5月,农村改水投资900多万元,全镇普及自来水;1993~1995年,投资7000多万元,建造三墩大桥、杭三大桥,建成长42公里、宽42米的古墩路;1994年,自动电话换机开通使用,用户达10138户;1996年7月,有线电视与杭州市网络中心联网光缆传输,拥有用户7000余户;1997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华东陶瓷品市场开始动工;镇投资390万元建起中心小学教学大楼;1998年7月,被评为杭州市卫生城镇。
1998年,对镇村两级160家企业全面转制;投资400万元的镇第二农贸市场投入建设;房地产业兴起,9家房地产企业建商品房36万平方米;改建道路10公里,新建道路53公里,造桥3座;开辟11亩土地,建立机动车停车场;在镇区道路口开辟3000平方米中心绿地;省人民政府组织小城镇验收,列为首批村镇建设现代化试点镇;三墩卫生院更名为“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3]
2.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三墩镇区域概况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三墩镇地处肃州区东北20公里处,214省道横穿全境,周边与临水、银达、泉湖、铧尖四乡及夹边沟林场相邻,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1.2公里,总面积168平方公里。
2004年,全镇辖辖1个居民委员会,9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372户,总人口12701人,其中乡镇从业人员6405人,非农业人口2011人。因北大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辖区自然分割成南、北两片,南片有双桥、三墩、二墩、二墩堡、马房5村36个组,北片有夹边沟、古城、长城、祁家沟4村25个组。耕地36869亩,人均耕地2.9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耕地多为“条田”,具有良好的耕作优势;尚有待开发和保护利用的滩涂近2 万亩,具有丰富的滩涂优势;源于讨来河流域的清水河、临水河两大水系分布其中,建有串河、羊路、夹边沟三大水库,有农灌机井212眼,具有井河共灌的水资源优势;214省道横穿全境,是酒泉通往金塔、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必经之地,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优势。
自然环境:总土地面积8.1万亩,总耕地面积3.78万亩,平均海拔1390米。年平均降雨量80毫米,年平均气8.5℃,全年无霜期130天。
六通情况:9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0所,在校学生1952人,教师102人。有医院、卫院1所,医生人19,病床22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8548万元,粮食播种面积850公顷,粮食总产量659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101元;财政收入281万元,财政支出280万元。
名优特产:孜然、仁用杏、七彩山鸡、肉鸽等。
旅游景点:夹边沟生态观光园[4]
社会经济
2004年,全镇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93亿元,比上年增加2240万元,增长13% ;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了1.05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万元,增长10%;镇财政收入达到了165万元;村级固定资产积累达到了1700万元,比上年增加140万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211元,增加353元,增长9%。
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坚持依靠科技、突出特色、围绕市场增加收入抓调整,制种、蔬菜、粮食、畜乳四大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万亩制种,万亩蔬菜、万亩粮食、万只羊、千亩棉花、3千头奶牛六大种养基地,实现了9000亩高效制种,5000亩蔬菜,3000亩洋葱的调整目标,使经粮草之比调整到了61:30:9。农业产业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2、特色产业凸现。 在政府指导、信息引导、龙头带动、科技推动等有效措施推动下,该镇突出农作物套带、地膜洋葱、加工型辣椒、棉花、制种、奶牛、沙红桃等优质林果七大特色产业开发,加快农作物套带、地膜洋葱、加工型辣椒、棉花、制种、奶牛、沙红桃等优质林果等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次。在地膜洋葱、加工型辣椒的发展上,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无公害生产为重点,走扩大规模、与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效益并重的路子,围绕产业开发、突出综合示范,先后建成了祁家沟村地膜洋葱、三墩村加工型辣椒、二墩沙红桃等优质林果科技示范园、夹边沟新天园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区等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综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05年,全镇落实农作物套带亩、地膜洋葱亩,加工型辣椒亩,棉花亩、制种亩、沙红桃等优质林果亩。在养殖业上按照“稳定猪鸡、主攻奶牛,发展肉羊、培育大户,建好小区”的思路,使养殖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饲养总量达到50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达到了2668头,肉羊、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了4.77万只和34.4万只。
3、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立足发展抓项目,完成了丰收、二墩、长城三家面粉厂改建,科皇装饰材料厂新建,长荣养殖场、华菱电器设备厂续建三个百万元以上的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盘活存量资产、鼓励本地能人大户办企业3个;新建个体户38户,增加集镇人口219人;实施富余劳动力输出工程,累计输出劳动力3000人(次),为农民增收970万元。
4、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按照镇有示范点,村有示范户、组有样板房的要求,建设高标准康居示范户46户;筹集资金54万元,完成了马房、二墩堡5.5公里“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争取资金65万元,完成了北大河桥拓建加固工程;争取投资15万元新建敬老院,以会议厅为主体建成宣传文化中心;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完成造林2494亩,其中退耕还林831亩,荒滩造林1285亩,绿色通道5.1公里,千米防护林58公里。
城镇建设
集镇占地面积160 亩,有面积7000 平方米的集贸市场一处,40 吨自来水塔二处和35 千伏的变压供电站一处;集镇道路硬化4 条,3 万平方米,绿化草坪面积达到2000 平方米。集镇内建成高标准小康住宅小区2 处,累计拆迁改造个体商业门点50户。全镇人均住宅面积32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的住宅269户,占总农户的8%;砖木结构的住宅804户,占总农户的24%、砖土木结构的住宅2288户,占总农户的68%。建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地面接收中转站,安装程控电话和办理了无线电话的农户2050户,占总农户的61%;闭路电视入户3220户,占总农户的95.5%;自来水入户率81.6%。镇村公路纵横交错,村级道路铺油34公里,镇村道路硬化率100%,村民小组道路硬化率97%。全镇中学1所,小学10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100%;建有农村甲级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保健站9所,医疗床位15张,门诊量3.04万人次/年;并建有地级标准的计生服务所1处,地、市驻乡单位11个,结构合理,服务设施齐全。
文化建设
一是在群众及学校深入开展““十佳文明家庭”“十佳文明少年”二个“十佳”争创活动,共评出二个“十佳”110名,在全镇形成和保持了昂扬向上的道德新风尚。二是认真组织开展“个十百千万”诚信建设工程。由镇妇联、团委、文化站牵头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诚信宣传教育,以“爱我三墩、塑我形象”为主题,大力开展诚信公民、诚信商店、诚信个体户、诚信单位争创活动,活动覆盖面达25%以上,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以诚信立镇的思想观念。三是在全镇广泛开展了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个好成员”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四是在各村组织实施以“一建”(每个村建起一个设备配套、功能齐全的高标准宣传文化室)、“二创”(创建文明村镇、创建十星级文明户)、“三清”(清污沟、清垃圾、清路障)、“四化”(镇村道路硬化、四旁绿化、村容美化、院落净化)、“五改”(改院、改厨、改水、改厕、改圈)、“五室”(村村建有图书室 、科技文化室、卫生保健室、体育活动室、广播电视室)、“五好”(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机制、好制度)、“五进家”(道德、科技、文化、法律、卫生)为主要内容的“12345555”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全年开展卫生检查评比活动60场次,集市广播开播科技、法律、致富典型宣传54场次,100%的村组实现“四化”,建成三墩镇宣传文化中心,藏书1万余册,建成10个中小学“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接收站。五是深入开展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增强了群众文化建设的生机与活力。2004年“春节”,全镇组织11支社火队,编排30余个节目,深入村组巡回演出,“三八”组织女能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五四”期间,举办十九届青年杯运动会,有124人分别参加了篮球、乒乓球及卡拉OK比赛,“七一”举办了两个〈条例〉知识竞赛,有12支队的36名队员参加比赛。此外,镇上还投入5.5万元,组队排练节目40天,按要求参加区农村业余文艺调研,并在9个村进行巡回演出,深受群众喜爱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