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位置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坐落在河北省故城县建国镇霍庄村,是为纪念1942年4月29日冀南党政军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突围战中死难的烈士们修建的,是河北省第一批命名的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具体概括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是目前衡水市唯一的省级重点纪念物保护单位。
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四·二九”反扫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坐落于衡水市故城县建国镇霍庄村,陵园内安葬着二百三十一位烈士,建有烈士墓、纪念碑、纪念堂、资助碑和英雄雕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刘志坚分别为纪念碑题词。
影响力发生在1942年4月29日的这次战役是一个震惊中外,以少胜多,彪炳军史的一次突围战。日本侵略者及其伪军对我运河以西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武城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与八路军正规部队一道奋起反击,胜利突围。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抗日爱国英勇杀敌的悲壮篇章。每到这一天,山东省武城县和河北省故城县(当时大部隶属武城)的各界人士,都要到霍庄烈士陵园进行扫墓,纪念“四·二九”这个难忘的日子.这里成了培养人们爱国献身精神的基地。
历史背景1942年4月29日,侵华日军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临德州,指挥3万多日伪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二九”铁壁合围大惨案。
这次合围,敌人搞了两个圈,一是合围邢济路南的临西、邱县、威县一带,重点合围四分区和新四旅。
另一个合围圈在武城以北枣强一带,主要合围冀南军区、党委、行署、七旅及六分区党政机关、部队。处在包围圈内的冀南区机关、部队以及学校等,逐步向十二里庄、王洼、郭庄靠拢集中。敌人的包围圈也随之缩小,火力越来越猛,逐步对我形成层层包围。形势越来越严峻,部队首长立即决定率军区机关部队掩护区党委、行署领导和被围困的同志一起,采取宽大正面多层次的大突围。
战斗持续到下午两点,天气突变,狂风骤起,尘沙飞扬,天昏地暗,日军的飞机失去了作用,炮火也没有先前那么猛烈,给突围带来了有利条件。骑兵团在团长曾玉良、政委况玉强率领下像离弦的箭一样,向敌人猛烈冲击。骑兵团突到武城大辛庄时,敌人在右侧用猛烈的火力封锁了前进的道路。他们下了战马,徒步接近敌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去,砍倒敌人的机枪射手,冲过大辛庄,终于将阻我之敌打跑,冲开了一条一二千米宽的缺口,大队人马紧跟着冲过去,突破了敌人第一层包围圈。随后又遇敌人第二层包围圈。敌人的一个骑兵部队迎面拦截,骑兵团同志机智灵活,将马隐蔽在沟里,调集了十二挺机关枪,将冲在前面的敌人打得人仰马翻,后边的敌人惊慌失措,调转马头四散退去,部队又乘机冲出了敌人的第二层包围圈。但一部分非战斗部队及地方机关人员,因缺乏战斗经验,多次突围未成被敌人冲散。
下午五点,天气好转,敌人汇集到霍庄,丧心病狂地对没有突出重围的冀南军区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冀南行署财政干校的学生及后勤人员400余人进行了大屠杀,杀害我干部、战士、群众510人,造成“四·二九”霍庄惨案。
感人事迹冀南人民舍生忘死掩护营救我军干部战士的动人事迹,更是令人感动。有的妇女把怀中的婴儿交给战士扮成夫妻;有的大爷、大娘把战士当成儿女;有的把我们的同志藏在柴禾堆里、地窖里。当时的霍庄只有60多户人家,却掩护了我们50多名干部战士,在敌人的合围圈里,我们有数百名同志在群众的掩护下,得以安全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