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地理位置】大营镇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枣强县管辖。大营镇在枣强县城南25公里,距衡水市50公里。东邻山东德州市,是邢德公路和肃清公路的交叉口,京九铁路大营站客车停车目前达六对,是同级站停车最多的。
【乡镇概括】大营镇辖88个自然村,6.5万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是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小城镇改革发展重点镇,省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镇,是省“农业专业化十大专业市场”之一。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亿元,销售收入35亿元,行业自营进出口4100多万美元,间接出口1亿多美元,上交税金8000多万元,占到全县税收的一半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衡水市第一工业强镇。
【产业介绍】皮毛业是大营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近年来有了跨越式发展,到目前,大营现拥有皮毛企业和摊点1.1万个,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27家,千万元以上的企业73家,固定门店2160个,流动及固定摊位7000多个,全镇皮毛业的加工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3%,农民家庭收入的90%来自皮毛业,经营的皮毛种类有各种皮张、半成品、裘皮服装、饰边饰品、裘皮鞋帽、羊剪绒制品、工艺品等七大系列近3000个品种。大营皮毛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现已辐射到周边5市县300多个村庄,形成了以大营为中心方圆上百里的经济圈。
为促进行业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群,2001年下半年,规划了皮毛工业区,投资1.1亿元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即路、电、讯、上水、下水、有线、宽带通,地平整,目前已有77家企业进区,45家企业已投入生产,固定资产总投资达3.07亿元,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04年,实现产值30个亿,上交税金达6000多万元,恒兴、竞佳、富尔派、双狮、冰蝴蝶、维罗纳等十几个品牌的裘皮服装畅销国内外市场。
皮毛业的发展与壮大,为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目前,城区累计固定资产投入4.5亿元,城区面积由92年的0.5平方公里发展到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5万人,路、电、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完善,影剧院、车站、学校、医院、金融等社会服务设施齐全,群众业余生活丰富,安居乐业,城内商贸楼鳞次栉比,展现出绿、美、洁、亮的新形象。
【所属村名】十八行村 东小营村 西崔浒村 姚油故村 南王庄村 乔麦庄村 李崔浒村 沙土顶村 北崔浒村 大郑庄村 小李庄村 东刘庄村 许庄村 小郑庄村 黄路村 普路屯村 时槐村 马王寺村 顾庄村 吴旧路寺村 戴家营村 陡河村 东花里村 白粥庄村 大营村 李旧路寺村 后马庄村 前艾庄村 西小营村 南姚庄村 南军屯村 韩庄村 黄路庄村 后艾庄村 冯家庄村 陈庄村 老小营村 李花里村 封花里村 前马庄村 南孙庄村 危庄村 焦村村 东张米村 西杨庄村 李富庄村 石佛头村 冯村村 岳家圈村 冀王滩村 朱王滩村 西张米村 邢王滩村 石家庄村 赵王滩村 范家堤村 孙王滩村 鹿家屯村 老官营村 南石村 魏洪流故村 天地林村 东石村 西石村 高家庄村 魏村村 郭庄村 北石村 王儒林村 西刘庄村 张儒林村 郑洪流故村 李洪流故村 刘儒林村 郑庄村 后金子村 前金子村 东油故村 北白塔村 杨白塔村 王崔浒村 巩家庄村 后油故村芍药村前油故村 东崔浒村 东杨庄村 阎油故村
【村庄代码】
代码131121102:~201 十八行村 ~202 东小营村 ~203 黄路村 ~204 普路屯村 ~205 时槐村 ~206 马王寺村 ~207 顾庄村 ~208 吴旧路寺村 ~209 戴家营村 ~210 陡河村 ~211 东花里村 ~212 白粥庄村 ~213 大营村 ~214 李旧路寺村 ~215 后马庄村 ~216 前艾庄村 ~217 西小营村 ~218 南姚庄村 ~219 南军屯村 ~220 韩庄村 ~221 黄路庄村 ~222 后艾庄村 ~223 冯家庄村 ~224 陈庄村 ~225 老小营村 ~226 李花里村 ~227 封花里村 ~228 前马庄村 ~229 南孙庄村 ~230 危庄村 ~231 焦村 ~232 东张米村 ~233 西杨庄村 ~234 李富庄村 ~235 石佛头村 ~236 冯村 ~237 岳家圈村 ~238 冀王滩村 ~239 朱王滩村 ~240 西张米村 ~241 邢王滩村 ~242 石家庄村 ~243 赵王滩村 ~244 范家堤村 ~245 孙王滩村 ~246 鹿家屯村 ~247 老官营村 ~248 南石村 ~249 魏洪流故村 ~250 天地林村 ~251 东石村 ~252 西石村 ~253 高家庄村 ~254 魏村 ~255 郭庄村 ~256 北石村 ~257 王儒林村 ~258 西刘庄村 ~259 张儒林村 ~260 郑洪流故村 ~261 李洪流故村 ~262 刘儒林村 ~263 郑庄村 ~264 后金子村 ~265 前金子村 ~266 东油故村 ~267 北白塔村 ~268 杨白塔村 ~269 王崔浒村 ~270 巩家庄村 ~271 后油故村 ~272 芍药村 ~273 前油故村 ~274 东崔浒村 ~275 东杨庄村 ~276 阎油故村 ~277 西崔浒村 ~278 姚油故村 ~279 南王庄村 ~280 乔麦庄村 ~281 李崔浒村 ~282 沙土顶村 ~283 北崔浒村 ~284 大郑庄村 ~285 小李庄村 ~286 东刘庄村 ~287 许庄村 ~288 小郑庄村
【营皮文化】枣强县大营镇,史属冀南古镇,因明代燕王南征在此设大营而得名。现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6.5万。裘皮加工是这里的传统特色产业。因商末丞相国神比干在此制裘,故这里是中国皮毛业和裘皮文化的发源地。悠悠3000载,辉煌贯古今。古之皇封“天下裘都”,今之闻名全国“皮草之乡”。
据县志记载:殷商末年,“比干制裘于广郡”(广郡即今枣强大营一带)。相传,商末丞相比干,曾在大营一带为官。当时此处,遍地荆棘,野兽肆虐,比干贴出告示,励众打猎食肉,将剩下的兽皮收集起来,进行反复泡制,终于发明了热皮技艺,使生硬的各种兽皮变成柔软的皮张。进而将不同色泽、不同毛眼的皮张分类缝制成衣服,是为裘服。他将这一技艺传授乡里,造福庶民,为人乐道。
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比干将狐狸皮熟制后做成袍袄献给纣王御寒的故事,就是比干制裘的佐证。
后比干进朝为相,忠言谏君,声望极高。因纣王荒淫无道,听信妲己谗言,被逼剖腹摘心而死。乡民们不仅对比干的忠烈赤诚精神所感动,更为他传授制裘技艺而或感恩戴德。曾于公元前841年在大营村北修“比干庙”一座,以示纪念。比干发明的熟皮制裘技艺,延续了3000年,至今惠及大营一带百姓。皮毛从业者奉比干为裘祖,世代供奉。1994年大营镇政府投资重修比干庙,使之香火不断。 在全国几处比干墓、比干庙遗址中,大营比干庙是唯一以“裘祖”而祭祀纪念的。 因此,大营无疑是中国皮毛业的发源地。
比干制裘时,曾在枣强县大营镇比干公园用这口古井的水熟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皮张,因此枣强大营是世界上熟皮技艺传播最早的地方。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流传久远,妇孺皆知。秦始皇封“裘都”的故事就来自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秦朝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匈奴,征百万农夫修长城,并派大将蒙恬监督。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征去修长城,春去冬不回。孟姜女徒步千里送寒衣。途经大营遇上大雪,因冻饿昏倒在磨棚里,被大营南街一皮匠所救。恢复健康后,大营父老送孟姜女上路,不仅送她一身皮衣,还让她给丈夫带去一身裘服。 孟姜女到长城后,听说丈夫已死被垒进长城,便号淘大哭,哭倒长城四十里。秦始皇巡长城时,听蒙恬说到这一奇事,亲见孟姜女,并欲纳她为妃。孟姜女机智多谋,假装答应,向秦始皇提出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为感谢大营父老救命之恩,要求封大营为“天下裘都”。秦始皇点头答应,并下诏。从此,大营便有了“天下裘都”的美称。
明、清两代几百年是大营裘皮的兴盛时期。 元末明初,大营周围上百个村庄就相继发展起了裘皮业。这时的大营裘皮已小有名气,成为朝廷“贡品”,有“一品窝道,二品貂”之说。大营因皮毛名扬天下,皮毛因大营奕奕生辉。
郑和下西洋时,“营皮”就与苏州绣品、景德镇瓷器等一同漂洋过海,到达沿途各国,并以“皮板柔软、毛眼遂适、做工考究、款式新颖、色泽协调”的特点,赢得欧亚上流社会的赞誉。
清道光20年(1840年)“营皮”进入鼎盛时期,全国各地皮货商人云集大营,售生买熟,出皮购裘。可谓“四海商贾集大营,举步可得天下皮”。呈现了“街巷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是皮张”的繁华景象。英、俄、德、法、葡等10多个国家的客商在大营设立货栈、商行,从事交易,使大量的“营皮”远销海外。
2、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大营镇大营镇地处云南省宾川县西部,距县城12公里,东接金牛镇,南连宾居镇,西与大理海东、挖色两乡接壤,北与鸡足山镇毗邻;是该县通往州府的必经之路,也是瑞丽、保山、下关进入宾川境内的要道,素称“宾川西大门”。全镇辖4个村委会,66个村民小组,5871户,23532人,农业人口有22894人,人口密度为81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汉族、白族、苗族、傈僳族、彝族、傣族、拉祜族7个民族。国土面积291.7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950.6米(杨柳村黑坭塘),最低海拔1600米(小银甸),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660米;总耕地面积33917亩,其中田12592亩,地21325亩。2003年国民经济总收入8429万元,财政总收入262.29万元,人均粮食582公斤,人均纯收入1967元。国家二级柏油路凤太路穿境而过,过境线长39公里;
境内土地资源和物产丰富。丘陵坝、山区、半山区分布于各村委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小区气候明显,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6℃,适宜于种植多种作物,盛产水稻、烤烟、玉米、小麦、油菜、香叶、蔬菜、梨、苹果、蜜桃、板栗、青梅等多种农经作物;矿藏有莉村的磺铁矿、铅锌矿;
镇内观音阁景点素来以雄、险、奇、幽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宗教气息吸引着无数旅游观光者和善男信女。近两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强对景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建设,着力在强化景点基础设施,优化景区生态环境,提升景点管理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并实施了景点游道及周边环境的绿化美化工程,从而使景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日益优美,文化内蕴不断丰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了集吃、住、游、娱为一体的休闲好去处。
3、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大营镇地处昆明西北郊,距昆明21公里。距富民县城2.5公里,东接五华区和散旦乡,西南隔螳螂江与永定镇相望,北靠赤鹫乡。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62个自然村,93个村民小组,设13个党总支(支部),有党员821人。辖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6056.3亩。全镇总人口22809人,其中农业人口20285人,少数民族172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7‰。是富民县的交通咽喉和重点工业区。
大营镇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降雨量846.5毫米。境内种植有板栗、葡萄、核桃、大树杨梅、大棚网纹瓜、冬桃、甜柿等特色水果;甜脆包谷、茭瓜、浅水藕、山药等新品种蔬菜;烤烟、花卉等经济作物和鸵鸟、野猪、皮肉兔等特色养殖。2006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0368.6万元,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53620万元,农业总产值6748.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和18%。
辖区内有优质丰富的地下矿泉,矿藏有钛、硅、方解石、石灰石、钴、铁和硫磺等。截止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46家,完成财政收入2558.2万元,占年初预算数2537.4万元的100.8%,。 2006年,引进投资项目7个,协议引进资金28063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7568万元,全部为县外投资,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的690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18528万元,从业人员达8500人,比上年5024人增加3476人,劳务收入达5838万元。
大营镇旅游资源丰富,尚存的明清古建筑有:束刻的万寿庵、三村的迎水庵和清真寺、沙锅村的黄家桥和完家村的石拱桥。境内有明熙苑、龙腾苑两处休闲度假山庄,万福山庆寿寺和20余户农家乐,还有昆明市最大的苗族村—小水井村。
2006年共投入资金 203.2万元,认真做好两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完家小村和小水井村的建设工作。总计完成道路硬化1410米,人畜饮水工程3件,室内地板改造、火堂改造91户,外墙粉刷98户,架设路灯15盏,新建农家乐19家,改扩建3家,建沼气池98口,建成小水井希望小学。镇政府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22万元,并积极多方争取资金165.55万元,支持11个村委会重点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乡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等工程建设。
4、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大营镇大营旧名鸿雁洲。在新丰县城东12公里。属丰城镇。明隆庆三年(1569)长宁县城设此。因春天多雁在此栖息,故名鸿雁洲。后县城迁今丰城。万历元年(1573)李钻建村,传说李是新丰八大奇人之一,其绰号“大赢”,谐音大营,村名从之 。
5、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概况】
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地处豫西伏牛山余脉外方山东麓浅山丘陵区,位于宝丰县城西20公里处。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198个村民组。总人口4.7万人。大营镇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形成村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记载,是豫西南的历史名镇,宋代汝官瓷的故乡—举世闻名的汝官窑遗址坐落于该镇清凉寺村。
【资源】
大营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优质主焦煤、铝矾土,紫砂陶土、铁矿石等10余种,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紫砂产品曾畅销海内外,有“北方宜兴”之美誉。汝瓷开发方兴未艾,产品品种繁多,工艺精湛,可与宋代汝官瓷媲美。由中央美院董祖诒教授设计的“金鸡报晓”汝瓷作为第八届中国电影节馈赠品受到海内外电影家和知名人士赞赏。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开发保护总体规划已通过省专家评审,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经济】
大营镇经济发展成就斐然。1958年荣获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1988年被省建设厅首批命名为八大“中州名镇”之一;199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先进单位”;1992年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5年被省、市确定为“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1996年经济发展综合位次名列平顶山市115个乡镇第二;1999年被省科协命名为“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范镇”;200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被市政府授予“经济实力强镇”。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629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115万元,招商引资572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577万元,农民纯收入达到2518元。
【社会发展】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人文、文化底蕴丰富,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水利条件优越,建成小型水库6座,其中最大库容达280万平方米;在具有国道207线和南石线穿境而过的交通优势基础上,该镇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完成村级道路建设3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小城镇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镇区设有邮路4条190公里,投递点258个;开通5000门国际、国内直拨程控电话,安装有120门公用IC卡电话,建有2座无线通讯微波基站支持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移动通讯系统与国内外并网通信;镇区建有3所初中,实现“两基”目标;建成有省文化厅挂牌的“文化中心”,有线电视已成网络覆盖,连续3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先进乡镇;镇卫生院1998年升格为宝丰县第二人民医院,被国家卫生部命名为“一级甲等”医院;科技发展步伐加快,科技推广已成为经济发展助推器,被省科协命名为“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范镇”。
大营镇人民群众淳朴勤劳,在镇党委、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形成了干事创业、求实进取的社会氛围,凝聚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与时俱进,勇创新高。
【汝官窑遗址】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位于镇区西南部二公里处清凉寺村南,为北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创建的官窑。窑址南北长2.5公里,宽1公里,内涵甚丰。
东南部(韩庄村东南)有晚唐及五代时期的窑址,其余绝大部分为宋代民窑,以印花青瓷及黑白瓷为主,有窑址20余处,西部为金、元时期窑址;宋汝官窑址在清凉寺村南,面积9.3平方米,窑址地势平坦,四面环山,有小溪绕其东、西两面,制瓷原料丰富,煤炭、木材、高岭土、釉药等就地可取,并发现有玛瑙石等汝瓷之重要原料。
1987年,经过窑址试掘,已探明作坊、窑炉及汝瓷窑藏。出土遗物主要有瓷器和窑具,瓷器计300余件,其中“宫廷御用汝瓷”,香灰色胎,胎骨薄坚,多裹足满釉支烧。釉为青色,釉层匀净淡雅,器表出现复杂的纹片。制作规整,工艺考究,试掘中出土的较完整器皿有鹅颈瓶、折肩瓶、细颈小口瓶、碗、盘、洗、盏托、盂、器皿盖等。此次发掘,解决了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揭开了“宋代五大名瓷之魁”的汝官窑址之谜。
1987年,确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9年,镇政府与平顶山汝瓷研究所共同开发汝瓷新产品,烧制出仿汝瓷产品30多种,远销日本、韩国、泰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
6、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大营镇大营镇位于河南省陕县西部,是陕县新县城所在地。209、310国道东西并行,北有横贯东西的洛三灵高速公路,东距三门峡市20公里,南有陇海铁路及三门峡西火车站,黄河沿岸有渡口2处,水陆交通便利。
大营民国时设镇,1949年置区,1985年建人民公社,1961年又改为区,辖张汴、温塘、郭家、峪里、大营5个公社,1962年合并为公社,同时又划出原店,1984年改公社为乡,1995年撤乡设镇,辖大营、温塘、黄村、城村、官庄、吕家崖、五原、峪里、辛店、兀家洼、寺古洼、南曲12个行政村,252个村民组,10123户,42325口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35人),境内人口密度为509人/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3.09亩,人均耕地1.23亩。2006年划出黄村、官庄、五原、南曲4个行政村,现辖大营、温塘、辛店、城村、吕家崖、峪里、兀家洼、寺古洼8个行政村172个村民组,6766户,26238口人,土地总面积76390亩,耕地总面积23017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0元。
大营镇北部为丘陵地带,中部为平川,北部为黄河滩涂。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南北流向的五里河、金水河、淄阳河。
大营镇历史上是粮棉之乡,1985年,粮经作物比例为2.3:7.7。后来果树面积增加,粮食面积大幅度减少,1990年,粮经作物比例为1.4:8.6。1993年后,蔬菜面积迅速扩大,粮经作物比例为1:9。2000年,全镇种小麦29100亩,单产323公斤,播种玉米17595亩,平均单产达到了413公斤。种大豆9780亩,平均单产达到了202公斤以上。棉花1985年种植2480亩,平均单产33.6公斤。2000年种植1900亩,平均单产皮棉36公斤。
大营镇丘陵区是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985年,寺古洼、兀家洼、峪里及五原村发展苹果3680亩,建立了寺古洼、兀家洼千亩优质富士和千亩优质花冠生产基地。全镇果树面积达到10117亩,果品总产量达121.5万斤。1996年,大营镇寺古洼优质富士苹果曾出口新西兰,销往英国超级市场,开创了全镇苹果出口创汇的的先例。镇组建了果品总公司和苹果生产协会,组织镇村干部外出考察市场,先后在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建立直销门店10余个,发展销售大户100户,经纪人300余人。2000年全镇苹果面积已达到1.56万亩,品种以红富士、花冠等为主,拥有大型机械冷库5个,库容量500万公斤。窑洞简易贮藏库500个,储量2000万公斤。在国内远销五省三十多个地区。
蔬菜是大营镇的支柱产业,在八十年代以前面积仅2000余亩,种植以露地菜为主。八十年代种植在4000亩左右。九十年代以来发展反季节菜,1995年全镇蔬菜面积已达到9600亩。从1996起,全镇开始了高效日光温室大棚建设。1998年全镇建成寿光式高效日光温室大棚1875座,面积达1100亩,蔬菜总产量达3000万公斤,产值达2400万元。2000年全镇蔬菜面积已发展到14450亩,其中保护地面积1493亩,建高效日光温室2425座,蔬菜总产量达5767万公斤,产值达5852万元。
畜牧业是又一个支柱产业。1986年,畜牧业改变零星养殖,向专业户规模养殖方向发展。镇政府积极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当年发展百头猪场10个,千只鸡场32个,万只鸡场2个,养殖专业村876个。1998年引进小尾寒羊及波尔山羊优良品种。2000年,全镇百头养猪场20个,千只养鸡场122个,万只鸡场3个。蛋鸡存栏118300只,猪存栏6346头,山绵羊饲养达4725只,养奶牛50多头,兔840只。狐狸、鸵鸟、蝎子、蛇、七彩山鸡等珍惜动物均有养殖。
以养殖、苹果、蔬菜、食用菌生产为龙头的企业有:城村肉牛育肥场,每年出口活牛500余头,销到香港、东南亚一带,利润达17.5万元;黄河种鸡场,饲养父母代种鸡10000套,年供种雏鸡80万羽,销售网点覆盖三省十一个市县;三门峡红日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菌种10万瓶,培植香菇10万袋,是“三门峡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强”之一。
乡镇企业在大营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1986年,大营镇实行了镇、村、组、户四级办企业。乡镇企业深入到工业、农业、建筑建材、交通运输、饮食服务业。全镇乡镇企业总数970个,其中集体企业21个,个体企业899个。进入九十年代,大营镇积极创建209、310国道经济走廊和大营、温塘工贸小区,建厂办店,发展第三产业;围绕三门峡火电厂和陕县电厂发展运输业;围绕新县城发展建筑、建材服务业。随着市场需要,新上一批具有规模、科技含量高的骨干企业。如:温塘华源钡盐厂、温塘化工厂、华源乳品厂、三门峡飞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2000年,全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总数达到1130个,工业企业22个,企业总产值39563万元,利润934万元,上缴税金228万元。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评为“乡镇企业先进乡镇”。1997年大营镇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评为“综合经济实力十八强(乡)镇”、“乡镇企业先进乡镇”。
大营是全国先进群众文化中心。大营村投资100多万元建成集文化、娱乐、体育、商贸为一体的文化中心,可容纳观众5000余人,先后承办了河南省首届、二届农民篮球赛。还投资230万元,建起花园式儿童文化园。温塘村也投资300余万元建成花园式儿童文化园,同大营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级农村儿童文化园”,河南省的两个国家级儿童文化园都在大营镇。温塘村的“村嫂管乐队”、“农民艺术团”、峪里村的“扬高戏”、大营村的平垛和坠子、各村秧歌队,各具特色。
全镇总投资1000万元搞村镇建设,铺设砂石路10.48万平方米,水泥路10.732平方米,修通县城和各村镇之间的道路。大营村和温塘村先后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新村”。
7、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大营镇北宋时期,大营乃杨家将屯兵扎营地,营盘甚大,故名 "大营"。处江苏省兴化市东北部,南濒海沟河,东邻大丰市白驹镇,北接大丰市刘庄镇,332省道横贯东西,直通204国道和盐通、宁靖盐高速,新长铁路穿境而过,通村公路三纵三横循环互通。境内河港纵横,水乡特色鲜明。全镇土地面积5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8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8万人。
兴化市辖乡。1956年建大营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60公里,距盐城机场50公里。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兴(化)白(驹)公路过境。龙沟河、洋子港河在境内成十字相交。辖大营、张金、王营、陈高、金翟、金高、潘家、北园、南园、北陈、朱王、陆杨、张官、邓家、东营、殷唐、孙庄、崔庄、三张、董庄、殷顾、智陈、南陈、北东、陈王、葛姚、沈庄、卞杨、联合、南束、戴王、施童、水产33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三麦、水稻、棉花、油菜为主,养猪、羊、兔、鸡、鸭、鹅及蚕。水产品主要有鱼蟹、鳖等。
8、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营镇乡镇简介
大营,原名大郢子,古名会甀。地处宿州市埇桥区西南端,西接濉溪,南临怀远,合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是宿州市的南大门。根据《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写到“十一年,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击之。立子长为淮南王。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其中“会甀”即今大营。镇内至今仍存刘邦教弩台遗址,经修葺依然蔚为壮观。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楚汉争雄之垓下战役、汉刘邦击溃淮南王英布、淮海战役双堆集血战,均曾涉及此地或周边。
大营于1987年划为宿县16个区之一。辖耿湾、大营、陈李、方店、永镇等五个乡(镇)。1992年撤区并乡,一分为二和永镇分开,由耿湾、陈李、大营三个小乡合并,建立现在的大营镇。2008年8月,由原16个行政村合并成7个行政村,共8912户,农业人口近4万人,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万亩。
大营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千百年来,民风厚重,人情质朴,盛产花生和优质烟叶、棉花,优质无籽西瓜,更是畅销全国,境内无污染,粮油等农产品属绿色食品。
行政辖村
大营村
[1]张许村
耿湾村
常湖村
韩圩村
张集村
张楼村
三关村
孙白村
王余村
周刘村
陈李村
陈巷村
大郝村
刘圩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总人口
36235
男
18772
女
17463
家庭户户数
9298
家庭户总人口(总)
36185
家庭户男
18743
家庭户女
17442
0-14岁(总)
10043
0-14岁男
5592
0-14岁女
4451
15-64岁(总)
23417
15-64岁男
11920
15-64岁女
11497
65岁及以上(总)
2775
65岁及以上男
1260
65岁及以上女
151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5824
9、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大营镇镇政府驻大营,人口2.40万人,面积120.00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土门、孙屯、八家、王沟、四门、孙德胜、新房、碑上、四家、李屯、红丰、苗家、大营。
大营镇位于庄河市东部,东与青堆镇接壤,西与太平岭乡隔山相望,南与吴炉镇和徐岭镇相依,北与塔岭镇为邻。省级“张庄”公路、大连北三市大通道穿越境内,交通条件十分便利。镇人民政府驻地大营村大营屯,距大丹高速公路20公里,距闻名遐迩的辽南“小桂林”冰峪省级旅游风景区仅15公里。全镇水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英那河、滚子河、横河三大河流。辖区总面积13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62公顷,林地面积5800公顷,园地面积292公顷,水域面积726.4公顷。全镇共8个行政村,122个村民小组,2005年末总人口23796人,其中农业人口22325人,非农业人口1471人。
大营域内蕴积了古老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位于四家村的千山余脉歇马山,相传是唐代名将薛礼带兵征战在此扎营而得名。歇马山脉连绵起伏20多公里,有锯齿牙、花房尖、黑石砬、大靴王、小靴王、老古城、火神帽、老雕窝等九处山峰,其中主峰大靴王最高,海拔为704米。有靴子沟、迟沟、太阳沟、头道沟、二道沟、大弯沟、小弯沟、西岔沟、大洼沟共九条纵向幽深的沟谷,基中大弯沟最长,长约13公里。整个歇马山脉重峦迭嶂,奇峰竞秀,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更有无数条泉水从沟沟岔岔中喷涌而出,一路跌落而下,峰回路转,几成深潭,构成歇马山一大独特的景观。山里拥有油松、柞树、山里红、山核桃、榛子、猕猴桃、野生葡萄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和人参、天麻等三十余种名贵药材。特别是野生食用菌品种繁多,堪称一绝。主要有黄花菌、针蘑、鸡腿蘑、猴头菇等名贵菌类,山里的“人石”、“摞石”、“棒棰石”、“卧马石”、“仙人石”、“神仙锅”、“盆底湾”等神龙活现的象形景物任凭您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古庙、老古城等留下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位于四门孙村青龙山上的双泉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1~1953年寺庙主持和尚喜禅因擅长画竹而使双泉寺声名远扬,喜禅当年的墨宝至今保存完好。2005年,双泉寺进行重新翻建,新建一座大雄宝殿和两座配殿,双泉寺庙焕然一新。
大营镇物产丰富。气候温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雨量适中,日照充足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薯类及花生等;水果主要有苹果、桃、梨等;野生植物资源有油松、柞树、山里红、核桃、棒子等;野生动物主要有狍子、狐狸、雕枭等;矿产资源花岗岩石及鹅卵石储量十分丰富,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0、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大营镇大营镇(Daying Zhen)位于县城北12千米。面积60.3平方千米,人口3.64万人(2002年)。辖3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营村。津保(定)、昝(岗)白(沟)公路过境。
沿革
1953年设大营乡,1958年改大营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4年7月建镇。1996年西昝乡并入。1997年,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3.5万,辖大营、傅家营、皮家营、西河营、东河营、许庄、中营、文家营、大崔营、新庄户、东王村、西王村、口头、浒册、后营、西昝、张码、徐码、孔码、甄码、白码、宋柳、东柳、西柳、北刘庄、五柳、孙村、杨各庄、小阳、陈庄、孙各庄、北大阳、南大阳、南刘庄、孟庄、东照36个行政村。
代码
代码 130638102:~201许庄村 ~202东河营村 ~203西河营村 ~204皮家营村 ~205付家营村 ~206中营村 ~207文家营村 ~208大崔营村 ~209后营村 ~210大营村 ~211辛庄户村 ~212东王村 ~213西王村 ~214浒洲村 ~215口头村 ~216西柳村 ~217东柳村 ~218宋柳村 ~219张码村 ~220白码村 ~221甄码村 ~222徐码村 ~223孔码村 ~224西昝村 ~225小阳村 ~226杨各庄村 ~227北刘庄村 ~228五柳村 ~229孙村 ~230陈庄村 ~231孙各庄村 ~232东照村 ~233孟庄村 ~234南刘庄村 ~235南大阳村 ~236北大阳村
11、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大营镇
1、历史:1958年建大营公社,1984年置镇,是繁峙县三镇之一。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50公里。面积170平方公里,人口1.7万。
2、交通:京原铁路、108国道、灵丘、广灵、浑源、大同公路过境,建有火车站(大营)、汽车站。
3、管辖:辖大营、河南、东三泉、西三泉、老泉头、左所、马庄、孤庄、涧头、下台庄、龙池河、后所、小店、上台庄、齐城、刘家窑、腰站、神沟、角耳庵、鹞子涧、团城口、迷回、新圐圙、南洪水、北洪水、朴寨、固伏、杨庄、小庄、卤城30个村委会。
4、企业:乡镇企业有农机修配厂和石灰场。
5、农业:以种植莜麦、谷子、土豆、胡麻、黄芥为主。有汉卤城遗,齐王、鲁王、马王三墓。
6、旅游:“卤城现影”、“在泉涌冽”列为繁峙十景。
7、教育:境内有大营镇中心小学、大营镇初级中学等多所中小学,培育了清华等高校毕业生。
8、卫生:境内有大营地区医院及个体诊所多家,2007年增加了以B超、化验为主的专业检测医疗机构(位于大营镇农村信用社对面)。
12、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大营镇大营镇地处昆明西北郊,距昆明21公里。距富民县城2.5公里,东接五华区和散旦乡,西南隔螳螂江与永定镇相望,北靠赤鹫乡。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62 个自然村,93个村民小组,设13个党总支(支部),有党员821人。辖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6056.3亩。全镇总人口22809人,其中农业人口20285人,少数民族172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7‰。是富民县的交通咽喉和重点工业区。
大营镇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降雨量846.5毫米。境内种植有板栗、葡萄、核桃、大树杨梅、大棚网纹瓜、冬桃、甜柿等特色水果;甜脆包谷、茭瓜、浅水藕、山药等新品种蔬菜;烤烟、花卉等经济作物和鸵鸟、野猪、皮肉兔等特色养殖。2006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0368.6万元,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53620万元,农业总产值6748.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和18%。
辖区内有优质丰富的地下矿泉,矿藏有钛、硅、方解石、石灰石、钴、铁和硫磺等。截止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46家,完成财政收入 2558.2万元,占年初预算数2537.4万元的100.8%,。 2006年,引进投资项目7个,协议引进资金28063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7568万元,全部为县外投资,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的690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18528万元,从业人员达8500人,比上年5024人增加3476人,劳务收入达5838万元。
大营镇旅游资源丰富,尚存的明清古建筑有:束刻的万寿庵、三村的迎水庵和清真寺、沙锅村的黄家桥和完家村的石拱桥。境内有明熙苑、龙腾苑两处休闲渡假山庄,万福山庆寿寺和20余户农家乐,还有昆明市最大的苗族村—小水井村。
2006年共投入资金 203.2万元,认真做好两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完家小村和小水井村的建设工作。总计完成道路硬化1410米,人畜饮水工程3件,室内地板改造、火堂改造91户,外墙粉刷98户,架设路灯15盏,新建农家乐19家,改扩建3家,建沼气池98口,建成小水井希望小学。镇政府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22万元,并积极多方争取资金165.55万元,支持11个村委会重点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乡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等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