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wsszx.com
武威第十三中学始建于2001年,是为巩固“普九”成果,缓解武威城区初中就学压力新建的一所初级中学,属中央补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基建投资项目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9120.96平方米,设计规模为24个教学班。根据规划,第一期建成五层框架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4929平方米,总投资330万元;第二期计划续建50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一幢。学校于二00一年八月正式招生,现有教职工77人,教学班24个,学生1480名。建校近四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校园文化建设初见成效,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面对资金不足、场地狭小等创业初期的诸多困难,学校领导一班人负重拼搏,苦心经营,他们充分发挥新建学校起步高、设备好、队伍年轻的优势,已显示出了蓬勃的发展潜力。
铸名师 打造强校品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学大计,教师为本。十三中通过实施名师工程,打造强校品牌。他们把良好的师德作为校风建设的基础,视爱岗敬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振兴学校的关键,要求一流的教师不仅应有一流的学识,更要有一流的人格。为此学校始终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实行“师德师风不合格,年度职称考核不合格”制度,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五提倡,五反对”(提倡敬业勤业精神,反对敷衍塞责、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提倡爱护和尊重学生,反对简单粗暴、主观片面的工作作风;提倡依法执教,反对漠视法纪;提倡廉洁从教,反对以职谋私;提倡严以律己,反对自由放任)的要求。全体教职工正视建校初期存在的困难,克服观望、犹豫甚至悲观的心态,振奋精神。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一方面从师德建设入手,使广大教师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倡导奉献精神,为人师表,廉洁自律。另一方面,从苦练教师教学基本功入手,加强教师业务自修,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出了人人都上优质课,人人都讲普通话,人人都会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要求。为培养学习型、专家型教师尽可能创造良好的条件。现在,全校74名专业教师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中学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22人,二级教师36人。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科结构看,这支教师队伍年富力强,充满活力。查寿堂、魏明、鲁成设三同志为省级骨干教师,鲁成设、徐锐同志是省青年教学能手,李红霞、赵雪梅老师分别获得省教学竞赛一等奖、三等奖,王天忠、蔺建德同志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获得“园丁奖”,刘萍、卢晓华老师为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李兴元、徐锐、刘贵生、徐兆国、郭菊翠老师为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赵冬梅老师获得凉州区“教学质量标兵”称号,刘萍、徐兆国老师分别荣获凉州区“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称号,赵冬梅、李红霞、李秀玲、张华、刘清萍、孙惠兰、蔡蓉、张静、靳龙基、李卫华、辛志林、王兰英、李全等十三名同志获得凉州区“教学能手”称号。他们在课题研究、学术论文、课件制作、优质课评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显示出学校强大的师资阵容。这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争创一流的最有力保证。
严管理 明确办学思路
管理出质量。学校推行目标管理,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了教学常规、年度考核、评优选先、职称晋升以及安全、纪律、卫生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对广大师生提出了具体的制度要求,各项工作已纳入正规。为奖勤罚懒,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以千分制考核方案为依据,科学量化,重视过程管理和学生、家长评价,使转化差生,提高教学质量成了教师的自觉行动。从师德、育人、教学成绩、教育教研、教学过程、出勤、工作量、获奖情况等八个方面以质和量综合量化,严格教师考核,并优化工资分配机制,制定了教职工津贴工资发放方案,积极推行竞争上岗,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设,更好地为教学工作保驾护航,使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创一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指导方针,确立了“科学管理,强化服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优化环境,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和思路,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定位在“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狠抓艺术教育和第二课堂、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创建“教育有特效,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标准化学校。
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围绕一个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的一切工作致力于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实现两个跨越。教师队伍建设有新的跨越,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跨越。
抓好三项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抓紧抓好;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坚持以教研为先导,做到教科研与立项课题相结合,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追求四个目标。建有文化品味的校园,塑有独立思想的教师,育有特长的学生,办有特色的学校。
抓质量 立足科研兴校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严格执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标准执行各科教学计划,把历史、地理、生物、劳技、计算机和音乐、体育、美术等课按规定课时开足上齐,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并尽可能发挥教师各自的教学特长,发挥最佳的群体效益。同时,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追踪和记载,狠抓教学“五认真”,创设公平的竞争平台,端正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树立了教学正气。
学校认为,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除了做好教学管理、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之外,要立足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结合学生特点,从校情、学情出发,以课堂教学为着力点,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层次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大兴“科研兴教”之风。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教导处、各年级组、学科组、不定期组织进行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新路。各学科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课题并组织专人实施,在期中期末进行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如何应用现代教育设备和手段更好为教学服务。教育科研成效显著,近四年先后有34人次在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新课改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11人次荣获“全国初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全国中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竞赛”辅导奖;共有75篇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承担四项省级实验课题,是学校立足科研兴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和里程碑。2004年首届初三毕业会考取得较好成绩,有225名学生升入了一、二、六中,重点高中升学率达到38.7%,共有372名同学升入高中,升学率达63.9%,这个成绩远远高于预定的目标,实现了“开门红”。首届毕业生成绩优异,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注目,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广泛赞誉和认可,也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开了个好头,奠定了基础。
重德育 构建管理网络
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切实把德育工作贯彻于教育的全过程和学校工作各方面,促进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学校党支部、工会、团委和班主任齐抓共管,从严要求,从小事入手,突出开展了养成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法教育、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社会公德、法律常识、道德情操和美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力求把德育工作分阶段地做到具体化。同时,选拔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组织起良好的德育基层队伍。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以拓宽教育渠道,形成综合教育的合力。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校倡导教师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育人思想,加强学生管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心理问题座谈会,学习、交流和借鉴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工作方法。对学生不良行为实行首问制,切实加强学生管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并设立学生“日常行为监督岗”,将学生一言一行纳入学校管理“视野”,以转化差生为突破口,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构建学校管理网络,形成纵向(从校委会、各科室、年级组、班主任到学生会、行为监督岗)和横向(兄弟学校、家长委员会、社区)相互交错,共同关注的综合管理系统。以严格的制度约束学生,以严肃的纪律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团队活动(入团仪式、主题队会、团小组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兴趣小组活动(篮球、足球友谊赛、挑战赛、书画、摄影展等)、艺术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以及心理咨询、安全教育、法制讲座等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时消除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党支部、工会、团委及各个职能科室分工合作,建立了学校领导联系年级组、学科组,党员同志联系班级制度,构建起了德育管理的系统网络。
抓建设 制定科学规划
在狠抓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同时,校园环境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三年多来,学校先后硬化了校园,美化了教学楼,建起了音乐室、美术室。教学设备逐步配备完善,各科实验室和图书阅览室正在筹备当中。宽敞的教学大楼、高档次的升降式学生课桌、先进的电脑学习室和电子备课室、多媒体视频教学室、校园网、宽带网……高标准、高起点的教学设施、设备为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正常顺利开展。经过三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武威十三中校园环境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已初见成效。
随着武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新西凉市场、天一时代城、皇苑小区等商业区、住宅区的建成,九条岭中学拆并,学校所在地生源猛增,加上教师进修学校搬迁在即,十三中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迎来发展的黄金时节。为更好的发挥学校优势,使之服务于我区教育教学和经济建设,使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确保向一流学校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学校领导审时度势,制定了近期发展规划。
一是树立雄心大志,提升办学品位。十三中正处在新建学校的“爬坡”阶段,学校将充分发挥和利用教职工年轻、有创劲、学历层次较高的优势,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创出学校社会知名度,取得社会、群众的逐步认可,向一流的初级中学目标迈进。
二是狠抓学校管理,提升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而学校管理则是提高质量的保证。全体教职工将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学习和借鉴兄弟学校好的管理方法,在学校管理上下功夫,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力争在二、三年后使教学班级达到28个,学生达到1800人。
三是加快校园建设步伐,争创示范性初中。到2006年,建成二类标准理化实验室、300平方米高标准水厕,综合实验楼上马,拟建300米环行跑道运动场、第二微机室、多功能多媒体活动室……学校将积极顺应教学设备向高科技发展的改革趋势,使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达到标准化学校水平,力争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达到武威城区一流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07年力争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以下目标:45岁以下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研究生比例不低于20%,并力求所教、所学专业一致;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职比例达到50%以上,并逐步探索评聘分离,引入竞争机制;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数不低于20%,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50%,人人都上优质课;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训练,力争三笔字、简笔画、朗读、即兴演讲、教具制作、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人人过关、个个上手;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整合学科教学和课程资源,建立教育资源库,共享课改资料,交流课改经验,实现鼠标点击之间,一切尽在眼前。
乘着十六大的东风,武威十三中将在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象五月朝阳下的荷塘,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充满了蓬勃朝气。我们坚信,她一定会走进“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季节,推动我区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