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生卒年不详) 南京人。清代南京评话名艺人。清代同治年间生,清末秀才。未能中举,自称“落第秀才”,并依《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自取艺名为,“鸿儒”。他一生专工《三国志》评话,所说情节从“桃园三结义”开书,至“火烧赤壁”。同行称之为“一把火”。他对书艺所下功夫极深,不仅能将所演书目内容熟透于心,且能雅俗共赏,适应各阶层听众口味。如“舌战群儒”一回,他能一面以原文照表而不失原意,一面又以通俗的口语深入浅出地对照释文。凡书中“下战表”或“投书”等细节,均能原文原词,点滴不漏地陈述。至于《三国》中的诗词歌赋,也都以原文在台上铿锵有力地琅琅背诵。他说演《三国》,擅在说表中加以评述,其分析论断,常令人折服。民国三十一年(1942)左右,张鸿儒每日在电台播讲一段《三国》,其时已年届古稀,依然中气充沛,深受听众喜爱。
历史人物(1898~?)黄埔军校训练部教练员。别号子励。山东蓬莱人。山东陆军讲武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科毕业。1925年到广州,入黄埔军校训练部任步科操典教练员。1926年任军校入伍生部少校训育副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攻克武昌后,任武汉中央军校政治大队中校大队长,中央独立师第一团上校团长。参加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1928年入南京中央军校,任第六至十三期第一总队步兵第十五中队中校队长,上校总队附。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军校武冈分校训练处少将处长,步兵第一总队总队长,新编第十六师代师长。1946年2月退役。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职 称: 教授
职 务: 系所主任
个人简历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北京市总监理工程师
1978年2月~1982年1月: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1月~1984年8月:山东矿业学院任教;
1984年9月~1987年3月:同济大学岩土工程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7年9月~1991年1月:同济大学岩土工程系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1年3月~1993年6月:北方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1993年6月起: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任副教授,1996年任教授。
研究领域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土动力学与岩土工程抗震
岩土与地下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科研项目
参加完成的主要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考虑地震随机效应的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考虑车-桥-墩-基础动力相互作用的动力可靠性理论研究
3、铁道部项目:高速铁路桥梁减振支座研究
4、铁道部项目:高速铁路构筑物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大型立交桥的线性非线性抗震性能研究
6、铁道部项目:高速铁路桥隧结构抗震措施研究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饱和粘性土的动力特性研究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交通系统对环境的振动影响与防治措施
9、铁道部项目:高速铁路南京长江沉管隧道竖井动力特性研究
目前承担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碎石桩加固液化地基效果的试验研究
2、铁道部项目:高速铁路液化土地基加固技术的试验研究
3、横向项目:南京地铁新街口站逆作法施工研究
3、横向项目:南京地铁1号线16、17标段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论文及著作
张鸿儒、陈英俊. 土-结构系统随机地震响应的频-时域影响函数法, 振动工程学报, 1996, 第9卷, 第2期,161-168
张鸿儒、侯学渊、夏明耀. 深开挖对周围工程设施的影响预测,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1996, 第20卷, 第2期, 205-209
张鸿儒、阎贵平、夏禾. 复合支护结构核爆冲击波等效静载的不确定性分析,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1996, 第20卷, 第2期, 210-214
张鸿儒、阎贵平、夏禾等. 弹性地基梁单元的等效结点荷载,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1996, 第20卷, 第5期, 522-526
张鸿儒、阎贵平、夏禾. 水塔及其地基的地震峰值响应, 特种结构, 1996, 第13卷, 第3期, 49-52
张鸿儒, 夏禾, 阎贵平. 深开挖施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方案优化, 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 环境出版社, 北京, 1995, 112-115
阎贵平、张鸿儒、夏禾. 复合支护结构自振特性的不确定性分析. 振动与冲击, 1996, 第15卷, 第4期, 68-72
张鸿儒, 陈英俊. 土-结构系统随机地震响应, 第一届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上海, 1992, 1025-1031
Hong-Ru Zhang, He Xia & Gui-Ping Yan: Stochastic Responses of Soil-Building systems to Seismic Excitations. Int. Conf. on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1996, pp640-470
Zhang Hongru & Ying-Jun Chen: A simple Approach for the Random Vibration of Bridge Piers Supported on Pile Foundations, Proc. of EASEC-4, Soul, Korea, 1993, pp.1655-1660
Hong-Ru Zhang & Gui-Ping Yan: Free Field Response to Vertically Incident Random Body Waves, Proc. Advances i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China, 1995, pp.77-83
H R Zhang, H Xia, G P Yan & H Wang: Peak Seismic Responses of Tall Building and Subsoil. Proc. 2nd Multi-Purpose Highrise Towers and Tall Buildings, Singapore, 1996, pp277-284
Gui-Ping Yan & Hong-Ru Zhang: Study on Dynamic Damage Mechanism of RC Piers, Proc. of Advances i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China, 1995, pp.143-149
Guiping Yan, He Xia & Hongru Zhang: Bridge Vibration Control for Train Running Safety Under Intense Earthquake. Proc. of EASEC-4, Soul, Korea, 1993, pp.1709-1714
Guiping Yan, He Xia & Hongru Zhang: The Nonlinear Constitutive Relation Considering Plastic Shearing Deformation. Proc. of Int. Conf.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Structure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Hong Kong, 1994, pp.836-841
He Xia, Guiping Yan & Hongru Zhang: Numerical Aseismic Analysis of Grade-Separation Structures. Proc. of Int. Conf.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Structure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Hong Kong, 1994, pp.836-841
Zhang Hongru & Wang Daotang: A General Interface for Structure Analysis, Proc. Int. Conf. on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and Design, Beijing, China, 1993, pp.506-513
张鸿儒、阎贵平. 城市立交桥地震响应分析.第四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论文集. 1994.8.
张鸿儒、夏禾、阎贵平. 深开挖施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方案优化.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文集,环境出版社, 1995: 112-115
张鸿儒、陈英俊. 土-结构系统随机振动及统计分析.中国博士后首届学术大会论文集,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3: 544-547
张鸿儒、陈英俊. 桩-土-结构系统随机地震响应.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 1025-1031
Yan Guiping, Xia He & Zhang Hongru. Study on Vibration and Noise Controlling of Railway Bridges Through New Bearing, Bridges into 21st Century, Hong Kong, 1995,
Xia He, Yan Guiping & Zhang Hongru. Dynamic Analysis of Vehicle-Track-Bridge System, Bridges into 21st Century, Hong Kong, 1995
王凯、张楠、张鸿儒. 一个有限元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文集,环境出版社,1995:179-184
指导研究生情况
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0名,在校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9名
获得荣誉
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
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
团体兼职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
医生男,1945年7月生,安徽省隼阳市人。安徽省隼阳市颍州区王店镇卫生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原名张洪汝,世界传统医学会美国研究会会员,美国《世界传统医学》特约编辑,中国特技卫生人才电脑库成员。主要成果:近10多年来主攻乙肝及各型肝病,首倡疫毒是乙肝的致病因子。并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从活血化瘀,提高免疫机能和清除湿、热、疫毒入手。用地方产绞股蓝为主研制的肝清宁片疗效显著,经临床系统观察总有率达92.5%(参照1990年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定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998年5月荣获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国际优秀成果奖,同年1月卫生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授予其中国特技名医荣誉称号。有关辞条被辑入《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模大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英才》等大型辞书。发表有《自制肝清宁片的组方思路与临床效应》、《自制肝清宁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绞股蓝治疗乙型肝炎有效成分浅析》等10余篇论文。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全国高校土力学基础工程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青海省人民政府科技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