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米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原料:北沙参,粳米,冰糖,水

制法:每次取北沙参15克,捣碎,选用粳米50克,冰糖适量,同入沙锅内,加水500毫升,煮至参烂米花,汤稠汤面有油为度。或用新鲜北沙在30克,洗净切片,如法同煮为稠粥;若用南沙参煮粥、则先将南沙参碾成细粉,每次用粉15克,调入粥内,同煮为稠粥。分早晚二次温热服食。3~5天为一疗程。

效用:沙参有南北之分。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杏叶沙参的根。沙参粥在《证治要诀》一书中有记载,是用沙参和粳米加水煮成,具有润肺养胃、清热养阴、祛痰止咳的功用。[适应症状]肺热燥咳、干咳无痰、久咳声哑、胃阴不足、津少口渴、舌干少苔等症。

说明:[论治解说]沙参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只有一种,即南沙参。至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本经逢原》两书问世以后,始将沙参分为南、北两种。南沙参与北沙参虽是不同科属的两种植物药材,但一般认为两药共用相似,但细分起来,南沙参偏于清肺祛痰、而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在煮粥时可辨证选用。北沙参味甜微苦,功专补肺阴,清虚火,并可养胃阴、粳米味甘,益气养胃,可培土生金、健脾补肺;冰糖中益气,和胃润肺、三味共煮为粥、补肺胃、润肺而止咳,养胃而生津,所以对肺胃阴虚、津伤干咳、舌燥口渴,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粥谱·粥品六》中说:“沙参粥,补脏阴,疗肺热。”所谓“补脏阴”主要是指补肺胃之阴。热病期后,往往会出现肺胃阴伤,津少口渴之症,选取用沙参粥,确有清余热,润肺胃的作用。所谓“疗肺热”,是指肺燥肺痿的病人、肺阴不足、虚炎灼肺;久咳声哑、口渴咽干等症。粥中加冰糖一味,既可调味,又能增加沙参粥的治疗作用,真可谓相得益彰。[现代研究]沙参含有挥发油、豆甾醇、生物碱淀粉。药理实验证明,它能刺激支气管粘膜,使分泌物增多,故有祛痰作用,同时又有解热镇痛作用。[注意事项]煮沙参粥时宜稀薄、不宜稠厚。伤风感冒、咳嗽者,不宜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