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燕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彩燕蛾

英文名:Rainbow Tailed Moth

学名:Urania ripheus

所属科别:燕蛾科

习性:与一般的蛾不同,会在白天时出没。

原 名:Le Papillon

译 名:蝴蝶

导 演:菲利浦慕勒Philippe Muyl

演 员:米歇尔塞侯(Michel Serrault,3届凯撒奖影帝)

柯莱儿布翁尼许(Claire Bouanich法国天才童星)

类 型:温馨喜剧

片 长:79 分钟

简 介:

她没有爸爸、只有妈妈,她不怕陌生人。

她的好奇心比大象还要大,她叫做丽莎,今年8岁。

中午放学,妈妈忘了接她回家,

丽莎不哭不闹,坐在咖啡店,被邻居爷爷发现。

脾气怪怪的爷爷,搜集了各种美丽花蝴蝶,

还要去山上找「伊莎贝拉」,他说那是欧洲最稀有蝴蝶。

小女孩找不到妈妈,好怕被送到孤儿院,

丽莎也想看蝴蝶飞呀飞,可以跟爷爷一起去吗?

以下的简介是从一个台湾网站转过来的

真心推荐大家快去欣赏。剧中有许多诙谐对白,经由第一次接触蝴蝶的丽莎童稚的

口中冒出来,更是让人笑得东倒西歪。

其中最传神的是,她看了老爷爷从包裹中拿出来的茧,没头没脑地问道:「你的蝴

蝶是什麼牌子的?」好像看到人家从百货公司买回来的饰品,问一下是什麼牌子的

一样。又让人不禁想起以前第一次看到大学标本室中每一只蝴蝶标本,虫针上都别

了一个小「牌子」:「虫签」是也。

我们把采来的昆虫做好标本之后,都会用小小的纸片做成的「虫签」,上面以极细

的针笔标明这只蝴蝶的学名,再把自己名字写上去,也把采集地、采集时间记在上

头。一位老师曾说:「没有虫签的标本就没有价值」。

《蝴蝶》剧中的主角「伊莎贝拉」(Isabellae),其实不是蝴蝶(butterfly)

,而是蛾(moth)。却不能说它字幕翻译错了,因为虽然有些蛾比蝴蝶美丽更胜一筹,

如马达加斯加岛的彩燕蛾、本片中的伊莎贝拉,但是蝶、蛾在一般人心目中,不啻有

著天使与魔鬼之别。试想片名改成「蛾」(The Moth),还能吸引多少人去看呢?

在法文中,蝴蝶和蛾确实是同一个字。特地翻出多年前所读的东方版法布尔《昆虫记

》第三册:大自然有夏日歌手-蝉,其中「大纹白蝶与甘蓝菜」这一篇中提到:

在昆虫学的分类上,蝴蝶和蛾类都属於「鳞翅目」,也就是「翅膀上有鳞片的昆

虫」。…这两种无法完全用特征区别出来的昆虫,我们以「蝶类」和「蛾类」来

称呼,英语则称它们为butterfly和moth,在很多地区却是以相同的名字来称呼。

例如法布尔老师所说的法语,不管蝴蝶或蛾类都叫做「巴比用」。「巴比用」

(papillon)是来自拉丁文中的「巴比里欧」(papilio)这个字。「巴比里欧」除了表

示蝴蝶外,还包含了帐棚或旗帜的意思。或许是拉丁文诠释在风中备「哗啦哗啦」

随风飘动的旗帜和「叭达叭达」振翅飞舞的蝴蝶时,发现两者都充满动感,因而

产生联想吧!汉字里的「蝶」,右边「?」字的意思是薄平状,例如在「?」字上

面加上「草」字头,就成了「叶」字,如果加上「石」字边,就成了「碟」字,

它们都有薄而平的特质。所以「蝶」指的是一种扁平、翩翩飞舞的昆虫。可见中

国人在造这个字时,取的并不是声音,而是把蝴蝶的模样灵活的表现出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