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学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该学说认为受体只有与药物结合才能被激活并产生效应,而效应的强度与被占领的受体数量成正比,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出现最大效应。

修正后的占领学说: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仅需要亲和力,而且还需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1956年Stephenson认为,药物只占领小部分受体即可产生最大效应,未经占领的受体称为储备受体(spare

receptor)。因此,当不可逆性结合或其它原因而丧失一部分受体时,并不会立即影响最大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内在活性不同的同类药物产生同等强度效应时,所占领受体的数目并不相等。激动药占领的受体必须达到一定阈值后才开始出现效应。当达到阈值后被占领的受体数目增多时,激动效应随之增强。阈值以下被占领的受体称为沉默受体(silent receptor)。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