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老版本的《中华遗产》杂志(创刊于2004年12月,由中华书局主办,协办: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

中国第一份全面关注自然、文化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权威杂志

刊宗旨:透析文明遗存,彰显人文关怀。

地球是个巨大的生命体,它并不完全属于人类,而人类只是整个地球的一部分。在21世纪,人类的关注重点也许会转向自然和环境,因为我们在地球上所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环境越来越坏。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遗产》杂志愿与同道一起,以关注遗产为起点,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将来。

《中华遗产》杂志是由中华书局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协办,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支持的中国第一份全面、系统、深入的遗产行业类杂志。《中华遗产》杂志将成为中国遗产地和将要申请成为世界遗产的地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沟通的重要通道。

●权威出版社中华书局主办:

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1958年被指定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办事机构,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等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在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成绩卓著,出版了数以千计的研究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方面的最基本的典籍和文献。

●权威组织协办和支持: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办,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的支持。

●权威人士出任顾问和学术委员:

全国人大许嘉璐、彭佩云、费孝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陈奎元副主席、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同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同志、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代表青岛泰之先生等出任顾问;王蒙、启功、冯其庸、罗哲文、傅熹年、谢辰生、谢凝高、郑孝燮、冯骥才、郭旃等著名专家学者出任学术委员。

●权威专家学者撰文供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章新胜同志撰写了发刊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班德林先生为创刊号题写了贺辞;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同志、国家文物局巡视员兼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同志、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等都发表了相关文章,确保了杂志内容的权威性。

新版本的《中华遗产》杂志2008年2月,《中华遗产》杂志正式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合作,并于当月推出合作后第一本杂志《中华遗产》(2008年02-03合刊,总第28-29期),改版后的中华遗产杂志,一改原来的黄色方框的封面,使用了《中国国家地理》系列杂志的“C”框,并将C框颜色定为绿色,从此《中华遗产》正式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下的一员,杂志的新口号是“让过去点亮未来,让历史影响今天——在这里共同分享历史,品味中国”。

中华遗产是

一本从历史的角度重新认识中国与世界的杂志

一本传播人文之美探寻中华宝藏的杂志

一本给喜欢阅读热爱历史的读者的精品杂志

一本值得珍藏永不过时的权威性杂志

凡是发生在昨天的有价值的事情,都是我们的内容;

凡是您感兴趣的历史,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秘密,就在这里揭开!

《中华遗产》杂志相关信息《中华遗产》杂志月刊

2004年12月创刊 每月1日出版

原官方网站:http://www.cng.com.cn/ch

新官方网站:http://cng.dili360.com/ch

零售价:人民币20元

国内统一刊号:CN11-5247/G2

邮发代号:80-253

杂志社社址:北京市东区朝阳区安外大屯路甲11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邮政编码:10010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