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中国当代文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图书简介】 - 穿越中国当代文学

在西方式的“穿越”和中国道家的“超脱”之外,中国作家显示自己的独立品格的方法是“尊重而不限于现实”的“穿越”,被遮蔽的苏轼就是一例。“20世纪中国文学”所代表的“文学现代化”思维是典型的“文化推动文学”的“非文学性思维”,“文学性思维”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突破文化的要求”而给人以丰富的启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消长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作家以“文化选择与认同”来解决文学问题,而遗忘了“观念生产与创造”才是解决心灵空虚的法宝。为什么选择王蒙、贾平凹、张承志、张炜、莫言作为我的“个案分析”的对象?那是因为我们分别选择了不同的“依附对象”来安身立命,结果必然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他们作品文学性实现的“程度”。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穿越”这一概念,并将其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在这一概念的指引下,作者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解读了中国文学,从而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美学向度,为平庸沉寂的中国当代文学指出了一个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 - 穿越中国当代文学

吴炫,1960年2月生于江苏南京,现为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学和美学研究,在哲学、美学、文艺学和文艺批评学等领域,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否定学”理论体系;探讨区别于西方、也区别于传统的当代中国文史哲原创性理论,其思维方式的开拓性引起学术界较大反响和关注。出版《中国当代思想批判》、《中国当代文学批判》、《中国当代文化批判》、《否定主义美学》等专著十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文史哲各类论文280余篇。曾获“江苏青年科学家提名奖”(1999年江苏人文社会科学唯一奖项),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

【图书目录】 - 穿越中国当代文学

什么是艺术的“穿越”

论文学对现实的“穿越”

艺术性:对现实“本体性否定”的程度

小说与“本体性否定”

文学的人与“本体性否定”

审美批评与“本体性否定”

辩证否定与依附思维无助于文学创造--答杨春时、孔范今、秦弓等先生

穿越作家作品

在文化迷雾后面的王蒙

难以穿越传统的贾平凹

张炜:独立的坚守依托什么?

声嘶力竭的张承志

我看莫言的“稚拙美”

没有爱情,也没有尊重的世界--重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及其评论的局限

穿越文学思潮

论中国新文学缺乏独立品格的四大原因

模仿出的现代主义

抓不住意义的小说思潮

贫弱的先锋小说家

两种工具性文学的消长

断裂:游丝般的原创性努力

穿越文学观念

中国古代三大文学观局限分析

未触及文学性的文学观

一个非文学性命题--“20世纪中国文学”观局限分析

换瓶不换酒:批评方法论革命的问题

哲学贫困的文学批评学

模糊的写实

附录

关于理论原创与本体论建设的对话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