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成辉男,1928年10月出生,江西兴国县人,1952年毕业于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长期从事技术与技术管理。高级工程师。1989年退休,因有科技成果,经省人事厅、省冶金厅批准,退休按原工资100%享受。曾任湖南冶金214勘探队技术负责人、总地质师,长沙地质勘探公司、湖南有色局地质工程师,湘东铁矿矿务局总工程师。兼任湖南省储委有色组评论员、湖南省金属学会第四届理事、湖南省冶金矿山地质学会副主任、《湖南冶金》编委、湖南省冶金技术经济委员会委员、株洲市八届人大代表。曾连续多年评为先进工作者、标兵、优秀共产党员。湘东铁矿矿务局授予建矿20周年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金属学会授予优秀学会工作者。冶金部授予“从事冶金矿山事业三十年”荣誉证。负责主持茶陵邓阜仙钨矿地质勘探,获工业储量保有15年以上。在长沙地质勘探公司负责检查矿区评价,曾否定溆浦、东安两大铁矿及炎陵县大磷矿。任湖南有色局工程师,主管矿山地质技术管理,支持矿山积极探矿,使地质储量、生产矿量有明显增长。负责雷龙里10万吨/年破碎厂、清水38万吨/年粉矿工程设计,改进选矿工艺流程。完成清水170、雷龙里矿132开拓工程设计。负责提交深圳建筑石料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湘东铁矿与南海石油开发公司合建南油南山石料场提供了依据。在湘东铁矿矿务局与人合作,研制成功开缝式摩擦锚杆及矿渣木素化学注浆材料,获部、省科技成果三、四等奖。采用矿渣木素化学浆材,在井下注浆堵水,加固巷道,取得良好效果,获湘潭地区科学大会奖。组织两位工程师研制成功BPH-1型半湿喷机及WD-1型安全信号灯,前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 项均获国家专利。配合对湘东路水铁矿进行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对乳化炸药及电渗法清理矿车试验,取得新的进展。曾撰写技术、勘探、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20份,技术论文24篇。
2、林成辉(一)个人经历
1942-1995年江西赣县私立幼幼中学读书,1945年初中毕业。1946--1947年上半年江西赣县社富乡溪源村教小学。1947年下半年一1949年江西省立赣州中学读高中。1950年3月经考试录取,由江西钨锡公司保送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学习,1952年6月毕业。1952年下半年江西有色金属分局赣南粤北勘探大队工作。1953年江西有色金属分局赣州地质测绘学校教书。1954年江西203勘探队铁山龙钨矿地质调查,任黄沙分队技术负责人,负责黄沙钨矿地质评价。1955-1958年湖南冶金214勘探队任技术负责人,总地质师,主持邓阜仙钨矿(即湘东钨矿)地质勘探。1959--1968年湖南长沙地质勘探公司、湖南有色局任地质工程师,负责检查矿区地质评价,主管全省矿山地质技术管理。1969--1971年下放湘乡县农村,劳动10个月后,在湘乡县工交站、湘潭地区冶金煤炭局协助工作。1972-1989年湖南湘东铁矿矿务局任设计技术负责人,矿务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负责全局技术设计与科研。
(二)主要业绩
林成辉,男。1928年生,江西兴国县人。高级工程师。1989年退休。1952年毕业于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长期从事地质勘探、矿山地质和技术管理工作。曾任技术负责人、总地质师、地质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科协主席。兼任湖南省储委有色组评论员、湖南省金属学会第四届理事、湖南冶金矿山地质学会副主任、《湖南冶金》编委、湖南省冶金技术经济委员会委员。任课题组长与人合作,研制成功开缝式磨擦锚杆和矿渣木素化学注浆材料,获冶金部、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三、四等奖。采用矿渣木素化学浆材并下塔水、加固巷道,效果良好。获湘潭地区科学大会奖。负责组织研制成功BPH-1型,混凝土半湿喷机及WD-l型安全信号灯,前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均获国家专利。任专题领导小组副组长与人合作,研制成功YPJS型液压配料、搅拌、上料机。配合对湘车路水铁矿进行选矿工艺物学研究,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曾撰写技术、勘探、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20份,技术论文24篇。论文主要发表在《湖南冶金》、《有色金属》、《有色金属采矿动态》、《湘铁科技》等刊物上。《矿渣木素的研究与应用》发表在《有色金属》国外版,1982年第2期。《关于宁乡式铁矿开发利用研究的意见》等三篇论文,获省金属学会优秀论文奖。已入录的人物名典有:《中国当代科技发明家大辞典》、《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世界人物辞海》、《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专家学者辞典》等30余种。
3、福建农林大学高级实验师1957年出生,高级实验师
研究方向和领域
水稻病害防治、植物组织细胞培养、香蕉枯萎病防治技术等
科研成果
1986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
福建省90--92年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排名第三)
2000年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2003年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优秀论文奖(排名第一)
2004年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第四届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排名第一)
2007年校多媒体教学课件一等奖(排名第四)
参编教材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代表性论著
林成辉、唐乐尘. 2000,自木耳“杨梅霜病”和“死菌”原因探讨。中国食用菌,(2)
林成辉. 2000,番荔枝主栽种及其在我省的发展前景。福建果树,(3)
林成辉. 2001,树莓的组织培养和快繁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6)
林成辉、唐乐尘等. 2002,不同豌豆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特点与防治对策。中国蔬菜,(6)
林成辉、唐乐尘等. 2002,福建省草莓主要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福建农业科技,(1)
许文耀、林成辉. 2002,溴菌腈,多菌灵混剂对柑桔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福建农林大学学报,(4)
林成辉、唐乐尘等. 2003,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信息化技术。高等农业教育,(2)
林成辉、王宗华等. 2003,利用烟草悬浮细胞表达抗菌肽。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增刊)
林成辉、许文耀等. 2004,香蕉无(枯萎)病组培苗培育技术规范。福建果树,(128)
林小珠、林成辉. 2006,开发桉树作为生物质能源的思考。能源与环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