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井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清代官田的一种。井田之制,始于黄帝之世,经士设井、立步制亩,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商循古制,以六百三十亩之地,画为九区,区七十亩,中为公田,其外八家各授一区,借八家之力共耕公田以为赋税,各家私田不再纳粮。此后历代亦有仿其制者。清雍正二年(1724),采纳监察御史之议,在新城、固安二县划出官地二百四十顷行井田,招选无业旗人百户,各受田一百二十五亩,其百亩为公田,十二亩五分为私田,十二亩五分为庐场圃地,官给庐舍、耕牛、种子、农具,设管理劝教官二人组织生产。其公田所获,俟三年后征收交官。雍正七年,又在霸州、永清二县仿行井田。至乾隆元年(1736),因成效不大而将井田改为屯庄,择勤敏者充屯户,按亩纳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