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1]:“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

病因病机溢饮是因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年高体弱,阳气素虚,致使脾失健运,肾失开合,气机阻滞,水湿内停。以头面、下肢或全身浮肿,畏冷,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水中累积病。聂文涛认为内分泌失调性水肿多表现为溢饮证[2]。朱文锋则认为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内分泌失调性水肿。

诊断依据1、晨起水肿,至夜晚活动终止时最明显。

2、可见情绪不安、抑郁,月经紊乱,天热加重。可有头疼、恶心、肢端麻木等症。

3、几乎都是女性发生,往往与月经有关,中年多数。

诊断鉴别1、脉痹:凡是指以血脉症状为主的痹证。临床表现为有不规则的发热,肌肤有灼热感、疼痛、皮府或见红斑,多因血虚,以寒湿邪留滞血脉所致。主要是下肢水肿,不见眼面。

2、心衰:水肿从下肢开始,心悸怔仲明显,唇指绀紫。

3、肾水:水肿多从眼睑开始,逐渐延及全身,小便常见尿蛋白、管型等。

4、脾水:肢体水肿,全身消瘦,多有营养不良史。

辩证论治1、气血两亏:十全大补汤加减。

2、肝肾阴虚:杞菊地黄汤加减。

3、气滞水停:柴胡疏肝汤加减。

4、脾肾阳虚:济生肾气丸加减。

5、血瘀水停:桂枝茯苓丸加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