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温体仁(1573—1639),字长卿,号园峤。明朝的政治家,也是崇祯皇帝当政期间最长的阁辅。隶籍浙江乌程(今湖

明朝温体仁

州),归安人,出生在今南浔辑里村人,

温体仁是沈一贯的门生,一般认为他是浙党的重要成员,甚至继承了浙党首领沈一贯的衣钵,但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相反,在入阁之前他与东林党人(比如同乡朱国祯)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同时也没有见到他依附其他党派的例子。

早年履历

温体仁以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举人,补博士弟子员。二十六年中进士,为庶吉士,二十八年授翰林院编修,四十四年(1616年)升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天启二年(1622年)升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次年回部任左侍部。七年(1627年)晋南京礼部尚书。崇祯初迁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崇祯元年,作为皇帝振作治政的象征,温体仁以侍读学士的身份直经筵。总体来说,体仁在崇祯朝之前,于政坛籍籍无名。但还略有声望。

会推风波

礼部侍郎钱谦益在崇祯元年会推阁辅时,为确保地位,与其门生瞿式耜一道将礼部尚书温体仁与礼部侍郎周延儒(东林新生代的领袖人物)两人排除在外。周延儒正得明毅宗的信任,体仁利用此机会与周延儒联手,以钱谦益科场舞弊收贿名义打击他,使明毅宗将其革职。并且全力打击钱谦益同党(即“老的东林党”),而被厌倦了党争的明毅宗信任。温体仁在朝中遭到了东林党言官的攻击。御史毛九华弹劾体仁曾强买商人木材,又贿赂有司得免。又捏造出体仁赞颂魏忠贤的诗作,结果查无实据。御史任赞化也弹劾体仁娶娼妓、受贿、强夺民产。而体仁御前力辩,使二人张口结舌。明毅宗对这种语涉下流的攻击很恼怒。体仁利用这个机会,反而称二人都是谦益死党,树立了自身“孤臣”的形象,更得到了明毅宗的信任。

参与袁案

崇祯二年乙巳之变发生。袁崇焕下狱,温体仁前后五疏力主杀袁,其实质为借机攻击已致仕的东林党人钱龙锡,借机驱除了亲东林的大学士韩鑛、成基命、李标等人。至于与为其大同乡毛文龙复仇一说,二人文武殊途,出身大异,其乡谊是否存在固无证据。而毛文龙即使打点朝官,也应以天启朝先后掌权的东林、阉党官员为主,与词臣温体仁何涉。

以下为温体仁的三封家书,可引为证。

“■■警逼近京师。而奸党尚自固营垒。全无为君国起念者。庸宰相任人穿鼻。仓皇失措。戒严半月。不过老弱营军。鹄立风霜之中。日夜冻死百余人而已。不意积弛之弊。一至于此。人情汹汹。南窜几半。独携家眷者不许出城。而士绅内眷。有扮男装者。有藏箱箎中者。往往为伺察所发觉。可叹可笑。”

“十一月间。连寄三封至沛。苍归而敌骑已薄都城矣。赖满将军一战。人心始定。城守渐渐有次第。然引敌长驱。欲要上以城下之盟者。袁崇焕也。阁中素与袁通倚为长城。不意误国至此。可恨可恨。赖腊月之朔。圣明立擒袁崇焕下诏狱。次早敌遂拔营而南云云。今真敌无几。皆流贼败兵,假敌以肆劫掠。日惟淫酗为事。若得猛将率劲兵数千。夜斫其营。可以立尽。恨诸将俱退缩观望。玩敌养乱。目下虽无可虞。倘来春敌知中国虚实。更图大举。则事不可知耳。崇焕之擒。吾密疏实启其端。此亦报国之一念也。”

“【后金】入犯。皆繇袁崇焕以五年灭【虏】欺皇上。而阴与华亭奸辅(钱龙锡)。临邑罪枢(兵部尚书王洽)。密谋款敌。遂引之长驱。以胁城下之盟。及敌逼潞河。华亭犹大言恃逆督为长城。奸党交口和之。吾不得不密疏特纠。以破群欺。及逆督既擒。奸辅胆落。复挑祖大寿引兵东行。以为怙逆地。吾不得不再疏以坚圣断。两疏俱留中。故不抄传。然次疏特发阁票。中有奸臣密谏等语。蒲州华亭见之恨吾入骨。乘特简宜兴(周延儒)之日。即具揭力荐桐城会稽。以阻吾晋用之路。不知此时七尺之躯。尚无安顿处。何问功名哉。今敌虽东。而永平一郡七邑。望风投降。为之内应者。白养粹也。父子黄甲。甘心事仇。不意国家养士之报。一至于此。”

此时周延儒率先入阁,崇祯三年六月,温体仁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也进入内阁。

在阁八年

成基命辞职后,周延儒升为首辅。曾得罪于东林的周延儒逐步恢复了与东林党的联系,为吸纳门人建立势力,夺占了按例应由温体仁担任的大比主考位置,自然与体仁产生了隔阂。其后,体仁引用同乡闵洪学为吏部尚书操纵人事权,削弱周延儒的力量。又利用钱龙锡出狱之际,暗示周延儒言称相救,实为邀功,离间了东林钱龙锡一派与周延儒。接着,利用言官攻击周延儒的机会发动太监王坤、给事中陈赞化先后劾延儒,使周延儒陷入困境,引疾归乡。此后周延儒虽力图推举何如宠,但未能阻止温体仁成为首辅。

温体仁外表恭谨,但深通权谋之道,手段狠辣。善于利用明毅宗的个性而当政八年,并得到明毅宗的恩礼优渥,而且明毅宗也认为温体仁是个不组党羽的孤立之士。大学士吴宗达、钱士升等人则与其较契合。温体仁缺乏军事上的见识,因此在边事贼事上建策甚少,这在日益恶化的局势中增加了毅宗的焦虑。在财政上,体仁对加征练剿饷持反对态度,并为薛国观所继承。

温体仁企图有所作为,于是开始洗刷朝中结党营私的气氛,但是「同官非病免物故,即以他事去」,引发朝臣的不满与批评。温体仁本人与阉党并无瓜葛,既已得罪东林,在政治上只能借重部分与阉党有涉的官员,而这又被东林党所攻击。文震孟作为东林代表入阁,但其人过于刚愎,难以在阁中自处,旋即去职。东林名臣刘宗周等人上奏指出温体仁的十二大罪。但毅宗已非当年冲动小儿,于是不为这些党人所动。东林的新分支复社积极攻击温体仁,体仁之弟温育仁提出入社,实为调和体仁与复社后台周延儒的矛盾,但遭到拒绝,因而引发了《绿牡丹》事件,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也暴露了复社的嚣张丑态。世传温体仁做《蚊蚋录》列复社名单,但更有可能是阮大铖的杰作。

郑鄤本系昆党残余,钱龙锡门生,天启间弹魏忠贤而罢官,居家不法,甚至为其母家亲戚阁臣吴宗达所恶。郑鄤通过同门钱士升的门路企图复起,欲投靠温体仁,但似又暧昧于东林。体仁恶其言论,助吴宗达将其告发下狱。东林借题发挥将其宣传为忠义之士,作为体仁的黑材料。但毅宗在体仁去位后,仍坚持将其凌迟处死。

体仁自知政敌众多,因此绝不收人财赂。而其继任者张至发、薛国观等人,机谋才智不足,又不能保持自身廉洁,以致迅速身败名裂。

崇祯十年,温体仁与亲东林的司礼监内相曹化淳发生矛盾,为东林党人所利用。揭发其与张汉儒疏钱瞿案的关联,曹化淳于是向毅宗指称温体仁自有党羽,毅宗大怒,称“体仁有党”。体仁摆出辞职的态度,竟未获毅宗挽留,在惊惧中离京回籍。而曹化淳也因此逐渐失宠。双方两败俱伤,东林遂卷土重来,周延儒在复社的活动下东山再起,朝政于是日非。值得注意的是东林几乎团结了一切力量来扳倒温体仁。在此次行动中,他们甚至不惜和仇敌阮大铖妥协,而得到经济上的援助。当然,勾结权监,已经是他们的保留节目了(天启初年勾结王安,开启了内外朝勾结的潘多拉魔盒)。

结局琐事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温体仁在失望中病故。追赠为太傅,谥文忠。安宗皇帝朱由崧即位于南京后,削其谥号。后又恢复。

明史将温体仁列入奸臣传。崇祯年间的民谣「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王应熊)篾片(吴宗达),总是遭瘟」便是在反映温体仁当政的情况(竭力打击作弊者和朝政的总体无好转)。总体来说,体仁当政期间,辽东战事和大明国势并无明显改观。他于危急中得富贵,却不能力挽狂澜,是要负责任的。

温体仁无文集,或评其诗甚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